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現(xiàn)狀調研及保護研究
本文關鍵詞: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現(xiàn)狀調研及保護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風雨橋 資江上游流域 結構形式 建筑風格 保護
【摘要】:湖南地區(qū)風雨橋作為中國風雨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保留了中國風雨橋的共性,又在結構、材料、空間形式和裝飾藝術等方面顯示了相當的地域獨特性,穩(wěn)固合理的結構與經久耐用的材質是風雨橋一直屹立不倒的根本,這也是中國風雨橋共同具備的素質,而在結構形式、建筑風格及其藝術底蘊上又表現(xiàn)出了多樣的風格和鮮明的地域性,充分體現(xiàn)了湖南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藝,也印證了湖湘文化獨特的歷史內涵。在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下,風雨橋的處境也正如同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一般,在保護與傳承上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將風雨橋公橋私用堆放木材以及依橋修建自家?guī)i圈,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對橋身上下的損毀,大量不合理的重修對橋身結構與裝飾藝術的破壞,現(xiàn)代交通通行量對橋身的巨大壓力都使得風雨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安全隱患,如梁體彎折、橋墩開裂、上部結構垮塌、歪斜等。本文擬對湖南地區(qū)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進行調研與測繪,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探索其保護措施。本文的研究方法分為如下幾點:(1)先定性再定量,初步建立基于現(xiàn)代建筑技術的評價體系;(2)先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通過典型范例的研究,探索湖南地區(qū)風雨橋的保護方式和技術支持;(3)傳統(tǒng)研究方法與現(xiàn)代計算機方法相結合,對每一座調研的橋梁進行GPS定位,建立湖南風雨橋分布數據庫;(4)選取典型實例來建立三維模型,運用虛擬仿真的方法將實測結果與仿真進行比較分析;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如下幾點:第一,總體概述研究目標,簡明扼要的闡述研究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方法;第二,簡要介紹風雨橋的發(fā)展演變,用表格的形式對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的結構形式、建筑風格、功能與空間進行比較分析并總結歸納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的主要特點;第三,以實地調研測繪的數據與照片為第一手資料,同時借鑒相關書籍與文獻,取長補短。從結構、形式、風格及風雨橋的歷史記載來進行深入的闡述,將所有測繪所得的數據進行圖形與模型的繪制并整理成一個系統(tǒng)。通過地方志及當地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來體會當地風雨橋的特色;第四,針對目前國內對風雨橋的保護現(xiàn)狀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風雨橋進行分析并建立三維模型來還原其原貌。在所有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提出長遠的保護措施;風雨橋的保護具有非同尋常的現(xiàn)實意義與研究價值,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在整個資江流域風雨橋的研究體系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它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位授予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87;U44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國政;金小中;;風雨橋[J];古建園林技術;1991年02期
2 陳永洪;;風雨橋[J];中國公路;1995年09期
3 雷金息;;賞不盡侗鄉(xiāng)風雨橋[J];建筑;2007年08期
4 孫雪麗;;三江程陽風雨橋[J];廣西城鎮(zhèn)建設;2009年04期
5 ;世界最長風雨橋——三江風雨橋火熱建設中[J];廣西城鎮(zhèn)建設;2010年08期
6 蔣響元;李偉;丁加明;;湖南風雨橋之淺探[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7 王國政;金小中;;廣西富川的風雨橋(下)[J];古建園林技術;1991年03期
8 毛呈俊;;漫話瑤鄉(xiāng)風雨橋[J];中國民族博覽;2002年04期
9 謝浩;;侗族建筑藝術和技術的結晶——程陽風雨橋[J];福建建筑;2008年11期
10 蕭默;;侗族風雨橋[J];古建園林技術;199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康志保;郝建芳;;從風雨橋說起——淺談科技與藝術的融合[A];科學與藝術·數字時代的科學與文化傳播——2012科學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程麗蓮;;瑰麗的建筑技藝,珍貴的歷史遺風——話廣西侗族風雨橋[A];建筑史論文集(第15輯)[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詩泉;“風雨橋風波”中的網絡文化現(xiàn)象[N];恩施日報;2010年
2 陸書明 姚明忠 謝俊泉;貴州黎平地坪風雨橋動工修復[N];中國文物報;2006年
3 汪志球;500侗民“搶救”百年風雨橋[N];人民日報;2007年
4 白水;換個角度看“風雨橋事件”[N];恩施日報;2010年
5 記者 周詩泉 胡軍 黃玲 實習生 萬婉婷;“風雨橋風波”三問[N];恩施日報;2010年
6 記者 郭孝洪 通訊員 周詩泉 胡軍 黃玲;恩施風雨橋風波[N];湖北日報;2010年
7 日報通訊員 吳練勛;風雨橋上文思悠長[N];柳州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廖隆章;“世界第一風雨橋”成麻煩橋[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0年
9 陸書明 戴啟和 謝俊泉;一曲搶救國家文物的頌歌[N];中國民族報;2004年
10 萬婉婷;素質提升方能守住凈土[N];恩施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婧;土家族風雨橋建筑結構中的視覺圖式探析[D];湖北美術學院;2015年
2 凌愷;廣西侗族風雨橋木構架建筑技術初探[D];廣西大學;2016年
3 高鵬;資江上游流域風雨橋現(xiàn)狀調研及保護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5年
4 許瑩瑩;侗族風雨橋的生態(tài)審美意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43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24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