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宗教建筑窗比較
本文關鍵詞:中西方宗教建筑窗比較
【摘要】:宗教建筑作為建筑發(fā)展脈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筑發(fā)展舉足輕重。20世紀前的西方建筑史幾乎是一部宗教建筑的發(fā)展史,宗教建筑既彰顯出同時期最為先進的建筑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當時代的文化發(fā)展。對中西方宗教建筑窗的比較研究,旨在以20世紀前的中西方宗教建筑為例,梳理其各自窗的發(fā)展歷程、總結其造型及和分析其成因,解讀社會發(fā)展與文化的差異是怎樣直接影響了窗的形式的生成和窗的裝飾藝術等,為人們更多了解宗教建筑和窗文化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系;
【分類號】:TU252
【正文快照】: 窗作為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喻為建筑的眼睛。窗發(fā)展至今,在功能上也不僅僅局限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定義的:“裝設在圍護結構上的建筑配件,用于通風、采光、或觀望等”[1]。而且建筑空間的光影營造、立面上的各種虛實關系,建筑文化意義的傳達等都可以通過窗的不同的組合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表克枝;日本宮殿建筑——京都御所[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陳鋒;由歷史都城的中軸線設計想到的[J];城市規(guī)劃;2003年04期
3 陳鋒;城市廣場公共空間市民社會[J];城市規(guī)劃;2003年09期
4 房慶方,宋勁松,馬向明,許瑞生;營造開放空間 提高城市品質(zhì)——廣東省《城市廣場規(guī)劃設計指引》緒論[J];城市規(guī)劃;1998年06期
5 屠蘇南;淺論西方建筑入口形式的歷史風格[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S1期
6 付君,張泳;物理學與解構主義——對解構主義的產(chǎn)生根源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3年04期
7 劉濱誼,李開然;紀念性景觀設計原則初探[J];規(guī)劃師;2003年02期
8 孫立新;空間——建筑與環(huán)境設計的主角[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孫立新;環(huán)境設計中的光效應與色彩[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金典生;論校園景觀規(guī)劃的特征[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統(tǒng)演變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樹老;室內(nèi)設計系統(tǒng)的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3 常志剛;基于光視空間概念的光與空間一體化設計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4 陳李波;城市美學四題[D];武漢大學;2006年
5 王福云;青島近代別墅建筑及其環(huán)境藝術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6 谷鵬飛;應用美學學科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7 尹培如;范疇的移植[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靖;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間研究——公共建筑與城市的結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2 曹海嬰;城市休閑廣場設計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1年
3 何玉;住宅的倫理功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4 王暉;勒·柯布西埃的“模度”理論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5 徐曉燕;城市廣場設計意象·行為·CAAD理性分析法[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6 謝力;山地人居環(huán)境建設簡史(西方部分)[D];重慶大學;2002年
7 李琦;建筑頂部形態(tài)設計初探[D];重慶大學;2002年
8 丁奇;紀念性景觀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9 郭秋華;生態(tài)·社區(qū)·網(wǎng)絡——試析當代城市住區(qū)規(guī)劃發(fā)展趨向[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10 王非;城市廣場人性化設計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靖;;從傳統(tǒng)技術而來的建筑氣候設計[J];華中建筑;2006年08期
2 閻鳳祥;樹立正確的美學觀和創(chuàng)作觀[J];建筑學報;2004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宋宏宇;窗的造型表達[D];重慶大學;2004年
2 林冬龐;限定的釋放——建筑生成的一種邏輯[D];浙江大學;2005年
3 錢明一;窗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藝術表現(xiàn)與影響[D];浙江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艾妮莎;;寺廟與教堂建筑之差異——以寒山寺與科隆教堂為例[J];美術大觀;2011年07期
2 侯晨;陳文廣;;武當山道教古建筑群空間布局研究[J];中華建設;2011年07期
3 田靜思;楊茂川;;伊斯蘭建筑裝飾的典型視覺符號探析[J];美與時代(上);2011年06期
4 張旭;;錦州天后宮建筑裝飾研究的重要意義[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王宏彥;;中國建筑的文化精神[J];藝術·生活;2006年02期
6 金秋野;;當代北京宗教空間的城市界面[J];建筑師;2010年05期
7 呂江波;張琦;;當代中國佛教寺廟建筑的設計思考——以臺灣中臺禪寺和法封山為例[J];華中建筑;2011年09期
8 張成龍;韓寧;;東北地區(qū)伊斯蘭教建筑的裝飾特征[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曹東平;葉曉梅;;淺析榆林寺廟園林[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計;2011年03期
10 遲東宇;;試論我國建筑的文化精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如樸;許新亞;;甘南藏族的宗教建筑和拉卜楞寺[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chǎn)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松茯;;哈爾濱的教堂與廟宇[A];建筑史論文集(第14輯)[C];2001年
3 方曉風;;紫禁城后宮宗教建筑和空間初探[A];建筑史論文集(第11輯)[C];1999年
4 徐伯安;;三峽工程淹沒區(qū)沿長江兩岸(重慶-宜昌)宗教建筑考察、評估和保護規(guī)劃綜述報告 第一部分:評估原則和保護意見[A];建筑史論文集(第12輯)[C];2000年
5 白雪;張鵬舉;白麗燕;董雪峰;;當代梅利更召宗教建筑分析[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高峰論壇會議文件[C];2008年
6 方曉風;;“禮制建筑”求解[A];建筑史論文集(第15輯)[C];2002年
7 陳巖;;古都建筑研究的美學思考——兼談銀川的古建筑群體[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8 李莉萍;;孟連娜允古城建筑形態(tài)特征形成的文化關聯(lián)[A];中國民族建筑論文集[C];2001年
9 陳龍;徐紅;;淺論新疆伊斯蘭風格的建筑圖案與色彩[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陸家桂;;建筑:城市文化的標志——兼談建筑的設計美[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世輝;學界教界共同研討宗教建筑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嚴長元邋胡芳;保護宗教建筑 傳承歷史信息[N];中國建設報;2008年
3 記者 孔奇志邋通訊員 吳大剛;專家聚會孝感研討宗教建筑[N];湖北日報;2007年
4 王阿慧邋周波;標志性建筑物設計問題(上)[N];中國旅游報;2007年
5 王達明;建筑能否因承載歷史而不朽[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5年
6 陸峰;用“市場之手”留住城市古建筑[N];新華日報;2007年
7 姜繼興 邢玉萍;多姿多彩的中國民居[N];建筑時報;2006年
8 劉陽;奧地利建筑,回眸千年歷史[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6年
9 張怡;要懂得尊重本土建筑文化[N];廣東建設報;2007年
10 海巖;海巖酒店設計獨白(三)[N];中國旅游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厚斌;教堂建筑聲環(huán)境理論綜合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2 呂衍航;古代建筑與天文考古[D];天津大學;2012年
3 王曉帆;中國西南邊境及相關地區(qū)南傳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4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5 林從華;閩臺傳統(tǒng)建筑文化歷史淵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解明鏡;南岳宗教建筑歷史及保護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2 鄭權澤;西藏拉薩地區(qū)宗教建筑裝飾與色彩及其應用[D];重慶大學;2003年
3 沈欣;對藏式宗教建筑細部藝術的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4 丁永東;哈爾濱近代宗教建筑外環(huán)境的保護與利用[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5 李少紅;青島德占時期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6 尹傳香;中國漢傳佛寺園林的環(huán)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姜程;從青島的歷史分析德占時期建筑特點及其對地域的影響和應采取的保護措施[D];山東大學;2008年
8 戈靜;宗教建筑中的異質(zhì)文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9 胡婕;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陜西宗教建筑——教堂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10 金湛林;貴州青巖古鎮(zhèn)及其建筑探析[D];重慶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190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19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