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與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0 09:47
本文關鍵詞: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與功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第五立面 傳統(tǒng)山地建筑 云南 形式 功能
【摘要】:云南是一個多民族、多山地的省份,加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造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建筑形式。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建筑用地越來與緊缺,這類資源遭到很大的破壞,“鬼村”層出不窮,造成嚴重的傳統(tǒng)建筑資源損失。隨著大量高層建筑和城市立體交通的出現(xiàn),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一味追求建設速度,卻忽略了建筑的特色和質量,“方盒子”平屋頂建筑布滿城市各個角落,傳統(tǒng)第五立面特色缺失。山地建筑第五立面依托山地地形的優(yōu)勢,可以結合地形布置建筑空間,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功能更具多樣性,既節(jié)約用地,又可以豐富山地城市景觀;云南民族文化構成復雜,地理環(huán)境多變,自然資源豐富,這就為多彩的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發(fā)展提供了可能。這些珍貴的山地建筑第五立面資源可以為當代建筑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因此深入分析、總結研究區(qū)域內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材料功能及現(xiàn)代運用,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本文從山地的角度入手,在對云南山地建筑建筑及其第五立面發(fā)展演變過程梳理前提下,進一步對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第五立面基本類型、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及第五立面組合手法)、材料(傳統(tǒng)材料、現(xiàn)代材料)以及功能(實用功能、形象功能及第五立面裝飾)總結分析,以期為今后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保護更新以及現(xiàn)代運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第五立面 傳統(tǒng)山地建筑 云南 形式 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20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視點多樣化10-11
- 1.1.2 傳統(tǒng)特色缺失11-12
- 1.1.3 第五立面功能日趨多樣化12-13
- 1.2 研究內容13-14
- 1.3 研究目的和意義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義14-15
- 1.4 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技術路線16-17
-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7-18
- 第二章 研究對象及綜述18-31
- 2.1 定義及內涵18-25
- 2.1.1 建筑第五立面18-20
- 2.1.1.1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19-20
- 2.1.1.2 建筑第五立面的“外延”20
- 2.1.2 山地20-22
- 2.1.3 傳統(tǒng)建筑與傳統(tǒng)山地建筑22-25
- 2.1.3.1 傳統(tǒng)建筑22
- 2.1.3.2 傳統(tǒng)山地建筑22-25
- 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25-28
- 2.2.1 建筑第五立面相關研究25-27
- 2.2.1.1 理論研究25-26
- 2.2.1.2 實踐研究26-27
- 2.2.2 山地建筑相關研究27-28
- 2.2.2.1 傳統(tǒng)山地民居相關研究27-28
- 2.2.2.2 山地建筑場地設計相關研究28
- 2.2.2.3 山地建筑設計相關研究28
- 2.3 國外研究現(xiàn)狀28-29
- 2.3.1 建筑第五立面相關研究28-29
- 2.3.1.1 理論研究28-29
- 2.3.1.2 實踐研究29
- 2.3.2 山地建筑相關研究29
- 2.4 本章小結29-31
- 第三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31-44
- 3.1 研究區(qū)域基本情況31-36
- 3.1.1 區(qū)位概況31-32
- 3.1.2 自然地理環(huán)境32-34
- 3.1.3 歷史人文環(huán)境34-36
- 3.2 研究區(qū)域選取原因36-39
- 3.2.1 山地特征明顯36-38
- 3.2.2 民族建筑第五立面形式多樣38
- 3.2.3 該地區(qū)自身發(fā)展需求迫切38-39
- 3.3 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現(xiàn)狀39-44
- 3.3.1 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保護意識不足39-41
- 3.3.2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附加設施影響美觀41-42
- 3.3.3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視線可達性強42-44
- 第四章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形式分析44-89
- 4.1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類型45-70
- 4.1.1 “平頂”第五立面46-54
- 4.1.1.1 密梁式土平頂47-51
- 4.1.1.2 藏式碉房土平頂51-54
- 4.1.2 “坡頂”第五立面54-69
- 4.1.2.1 單坡頂54-56
- 4.1.2.2 兩坡頂56-63
- 4.1.2.3 四坡頂63-69
- 4.1.3 小結69-70
- 4.2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群體的組合造型手法70-87
- 4.2.1 建筑單體層面第五立面組合造型70-79
- 4.2.1.1 水平方向組合關系70-75
- 4.2.1.2 垂直方向處理手法75-79
- 4.2.2 院落層面第五立面組合造型79-83
- 4.2.2.1 水平方向組合關系79-81
- 4.2.2.2 垂直方向處理手法81-83
- 4.2.3 聚落層面第五立面組合造型83-87
- 4.2.3.1 水平方向形態(tài)特點83-85
- 4.2.3.2 垂直方向形態(tài)特點85-87
- 4.2.4 小結87
- 4.3 本章小結87-89
- 第五章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功能分析89-114
- 5.1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實用功能89-95
- 5.1.1 基本功能89-92
- 5.1.1.1 原始功能89
- 5.1.1.2 地域特點89-92
- 5.1.2 衍生功能92-95
- 5.1.2.1 交往功能92-93
- 5.1.2.2 生產功能93-95
- 5.1.3 小結95
- 5.2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象功能95-103
- 5.2.1 形成聚落肌理96-98
- 5.2.1.1 宏觀層面96-97
- 5.2.1.2 微觀層面97-98
- 5.2.2 塑造城市天際線98-99
- 5.2.3 豐富視覺感受99-101
- 5.2.4 小結101-103
- 5.3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文化禮儀功能103-113
- 5.3.1 古道文化103-105
- 5.3.2 宗教文化105-107
- 5.3.3 圖騰崇拜文化107-109
- 5.3.4 火塘文化109-111
- 5.3.5 民族審美111-113
- 5.3.6 小結113
- 5.4 本章小結113-114
- 第六章 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優(yōu)化研究114-144
- 6.1 云南傳統(tǒng)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保護改造114-130
- 6.1.1 地域性保持與民族特色的延續(xù)114-118
- 6.1.1.1 保持地域性115-117
- 6.1.1.2 延續(xù)民族特色117-118
- 6.1.2 施工工藝的傳承118-120
- 6.1.3 整體風貌的保護120-130
- 6.1.3.1 對聚落天際線的保護120-122
- 6.1.3.2 對新建建筑及其第五立面改造122-125
- 6.1.3.3 對傳統(tǒng)建筑第五立面的保護與更新利用125-130
- 6.1.4 小結130
- 6.2 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現(xiàn)代運用130-143
- 6.2.1 控制城市天際線130-134
- 6.2.1.1 遠端天際線控制132-133
- 6.2.1.2 中、近端城市天際線133-134
- 6.2.2 當代山地建筑設計應用134-138
- 6.2.2.1 山地建筑優(yōu)勢134-136
- 6.2.2.2 設計應用136-138
- 6.2.3 現(xiàn)代城市建筑第五立面改造138-143
- 6.2.3.1 改造建議138-139
- 6.2.3.2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綠化139-143
- 6.3 本章小結143-144
- 第七章 結語144-146
-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144-145
- 7.2 研究中遇到的困難與不足145
- 7.3 研究展望145-146
- 參考文獻146-15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完成的科研成果152-153
- 致謝153
本文編號:10666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6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