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美”的核心與本質——也談音樂審美的心理結構
【圖文】:
的最終完成也恰恰是音樂審美教育最終追求的結果。圖3 音樂審美感情的轉換根據(jù)圖3所示,只有在一定價值觀的支配和引導下,音樂審美感情中各種不同類型的情緒才可以實現(xiàn)向具有社會的、倫理道德意義的“美感”(道德感、理智感等不同情感類型)轉換。換句話說,音樂審美感情“如果沒有心靈的精神附著,就僅僅是一種情緒”。[3]588“心靈的精神附著”實質就是文化主體(審美主體)在一定價值觀的支配引導下的一種文化主動選擇行為,具有進步意義。①這種認識可以看作是“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在學理層面的反映。②三、音樂審美心理結構與音樂審美、音樂審美教育及音樂審美能力之間的關系過去有關音樂審美問題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音樂審美、音樂審美教育、音樂審美能力等不同概念的內涵
音樂審美心理結構應該是一種動態(tài)的結構,它主要體現(xiàn)為審美心理活動所經歷的三個主要階段,即音樂審美認知階段(初始階段),音樂審美感情階段(實現(xiàn)階段)和音樂審美性格階段(效果延續(xù)階段)。三個階段不僅在發(fā)生的時間上有先后順序(如圖1所示),在邏輯上也有因果關系(如圖2所示)! ∫环矫,音樂審美心理活動具備一般意義上的心理活動特點,音樂審美心理結構所表現(xiàn)出的動態(tài)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動有所知、有所感、有所為在審美心理活動過程中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音樂審美認知是產生音樂審美感情和塑造音樂審美性格的基礎。準確深刻地進行音樂審美認知是產生強烈音樂審美感情和完美音樂審美性格的前提。而音樂審美感情和音樂審美性格對音樂審美認知也有重要的影響。音樂審美感情為音樂審美認知提供動力、音樂審美性格促使音樂審美認知不斷深入。音樂審美感情和音樂審美性格是衡量審美主體音樂審美認知水平的重要標志。音樂審美感情是音樂審美認知向音樂審美性格轉換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塑造音樂審美性格(美育效果的延續(xù)階段),達到音樂審美教育的理想目的,應重視對音樂審美感情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把握。(或者說音樂審美感情這一美育實踐的實現(xiàn)階段是關乎整個音樂審美心理結構建立的重點。)3.音樂審美感情向音樂審美情操的轉換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前文已經對音樂審美感情有了界定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蘇民;對中學美育現(xiàn)狀的一得之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周小儀;從形式回到歷史——關于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王渭清;人格面具膨脹的啟示——《白鹿原》人物形象的符號象征意蘊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4 陳景春;試論審美體驗的傳播[J];編輯之友;2005年01期
5 阿文興;;論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1期
6 李先雄,周建社,譚成清;大眾健美操的社會文化價值探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高增霞;梁金輝;;關于體育運動中諸多美學問題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王顏芳;顏色的心理效應[J];商業(yè)研究;1999年08期
9 李道琳;論聲樂作品的抽象因素與歌唱教學的形象化[J];滁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葉振啟,許大為,劉海忠;園林植物配置的心理學啟示[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伶俐;審美概念理解對審美感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影響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汪麗君;廣義建筑類型學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6 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7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8 田林;大遺址遺跡保護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9 鄭利軍;歷史街區(qū)的動態(tài)保護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趙群;傳統(tǒng)民居生態(tài)建筑經驗及其模式語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兵;近百年中國美育觀念演變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唐欣;在此岸與彼岸之間[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文記;論競技體操的美學特征[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葉楚定;中學文學教學審美空白說[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徐姍娜;簡論文學和音樂的關系[D];廈門大學;2001年
6 陳敏;白薇和楊騷:話劇的性別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彩蕓;促進生命個體的總體生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徐桂貞;論高校大眾健美操的體育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梁江歌;論中國揚琴伴奏藝術[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歐陽波;基于設計知識和用戶知識的人性化的ICAID系統(tǒng)[D];湖南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磊;;高師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民族音樂;2010年03期
2 崔有昌;音樂審美教育淺談[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6年03期
3 高勤學;;音樂審美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17期
4 楊蓉;;音樂審美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5 夏威;談音樂審美教育中主客體的相互關系[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6 尹娟;音樂審美教育對情感因素的滲透與塑造[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7 馬昭艷;;高師音樂審美教育的新思考[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7年08期
8 張敏;;淺談如何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9 張敏;;淺談如何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J];青年文學家;2009年09期
10 王曉光;;如何加強當代高校美育教育中的音樂審美教育[J];大家;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蔡蕾;;音樂審美教育與人的和諧發(fā)展[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尹愛青;;解放、創(chuàng)造、發(fā)展——生命質量提升的本質意義——音樂審美教育人學價值透視[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格桑朗珍;新課改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淺議[N];西藏日報;2010年
2 劉爽;音樂學與音樂教育的研究[N];音樂生活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調查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蔡蕾;音樂審美教育與人的和諧發(fā)展[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3 楊霖希;論音樂審美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4 朱裔文;中國音樂審美教育功能的淵源探索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麗;探究音樂審美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偉;廖家驊音樂教育理論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7 梁a;構建美的教育 實施以美育人[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8 欒博強;感悟生命的意蘊[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齊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音樂教育哲學觀念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徐丹;《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D];湖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64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56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