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瑪祖卡舞曲》的中古調(diào)式運用
本文關(guān)鍵詞: 瑪祖卡舞曲 中古調(diào)式 出處:《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古調(diào)式和聲曾經(jīng)在1600之前統(tǒng)治歐洲達1100年,后逐漸被調(diào)性和聲所取代。兩百多年后,肖邦在創(chuàng)作中重拾調(diào)式和聲,使它再顯異彩。而肖邦作品中調(diào)式和聲使用最廣的當屬《瑪祖卡舞曲》!冬斪婵ㄎ枨返膭(chuàng)作在肖邦音樂創(chuàng)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肖邦作品中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大、跨越時間最長、最富于波蘭民族性的體裁。瑪祖卡舞曲中顯現(xiàn)的波蘭民間音樂舞蹈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變化多姿的瑪祖卡節(jié)奏;二是大量的中古調(diào)式的使用。本文主要通過對肖邦在瑪祖卡舞曲中中古調(diào)式的運用情況的分析,揭示其在作品中的巨大意義。同時,這些探析,對具有豐富調(diào)式音樂資源的中國的音樂創(chuàng)作也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Abstract]:Medieval tone harmony ruled Europe until 1100, and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onality harmony. More than 200 years later, Chopin regained the tone harmony in his creation.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Chopin's works is "Mazuca Dance". The creation of "Mazuca Dance" occupies a special place in Chopin's music creation:. Chopin is the largest number of works. The longest span time, the most rich Polish national genres. The main factors of Polish folk music and dance are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e changing rhythm of Mazuka; The second is th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mediaeval mode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opin's use in Mazuca dance, reveals it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works. At the same time, these analysis.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music creation with rich mode music resources.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5
【正文快照】: ~~肖邦《瑪祖卡舞曲》的中古調(diào)式運用@倪俊$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上海200034中古調(diào)式和聲曾經(jīng)在1600之前統(tǒng)治歐洲達1100年,后逐漸被調(diào)性和聲所取代。兩百多年后,肖邦在創(chuàng)作中重拾調(diào)式和聲,使它再顯異彩。而肖邦作品中調(diào)式和聲使用最廣的當屬《瑪祖卡舞曲》!冬斪婵ㄎ枨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鑫;;淺析肖邦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和意義[J];大舞臺;2011年08期
2 張淼;;論肖邦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J];音樂創(chuàng)作;2011年05期
3 李莉;;論肖邦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情懷[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張宇;;肖邦音樂的發(fā)展歷程及其風格[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5 劉智強;;論肖邦鋼琴協(xié)奏曲的風格特征[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羅櫻;;基本樂理教學初探[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7 宋姝;;淺談肖邦與李斯特的鋼琴音樂[J];青年文學家;2011年08期
8 唐珊珊;;米亞斯科夫斯基《第四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和聲分析[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9 張丹寧;;肖邦圓舞曲的節(jié)奏特點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 Nr3為例[J];大舞臺;2011年07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金釗;觸摸肖邦[N];人民日報;2010年
2 安瑞;東京不讓武漢樂團下臺[N];音樂周報;2009年
3 梁全炳(作者系原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文化參贊);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點滴[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武漢市吳家山四中 夏磊;音樂高考鋼琴備考體會談[N];音樂周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周依奇;波蘭“肖邦年” 全球動靜大[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吳子桐;不朽的音樂 偉大的悲情[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文;瑪祖卡舞曲節(jié)奏在肖邦音樂作品中的運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倪俊;肖邦《瑪祖卡舞曲》和聲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3 孫曉暉;論肖邦瑪祖卡舞曲的民族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蕾;從肖邦的瑪祖卡舞曲和波蘭舞曲的創(chuàng)作中觀其民族精神[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瀟;試析肖邦瑪祖卡舞曲、波羅涅茲舞曲中的民族主義精神[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松珊;肖邦的“憂鄉(xiāng)之歌”[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歐陽佳沁;德彪西音樂語言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8 王暉;肖斯塔科維奇弦樂四重奏中的作曲技法[D];山西大學;2007年
9 鄧涵月;探究肖邦的“悲”[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白光英;印象主義時期音樂創(chuàng)作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14449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44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