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蔭瀏采訪錄
本文關鍵詞:楊蔭瀏采訪錄
更多相關文章: 楊蔭瀏 楊先 中國音樂史 天韻社 音樂傳統(tǒng) 阿炳 民間音樂 音樂教育 劉天華 中國古代音樂史
【摘要】:正采訪說明:這里發(fā)表的,是我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對楊蔭瀏先生的采訪記錄。這份記錄壓在我的抽屜里已經三十多年了。今年正逢楊蔭瀏先生逝世30周年,又是音樂研究所成立的60周年,因此我將之公開發(fā)表,作為紀念楊先生和研究楊先生的一份資料。采訪時間:1979年11月5日;1980年4月17、18、19日;1981年3月28日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
【關鍵詞】: 楊蔭瀏;楊先;中國音樂史;天韻社;音樂傳統(tǒng);阿炳;民間音樂;音樂教育;劉天華;中國古代音樂史;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采訪說明:這里發(fā)表的,是我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對楊蔭瀏先生的采訪記錄。這份記錄壓在我的抽屜里已經三十多年了。今年正逢楊蔭瀏先生逝世30周年,又是音樂研究所成立的60周年,因此我將之公開發(fā)表,作為紀念楊先生和研究楊先生的一份資料。采訪時間:1979年11月5日;1980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冰;;一首名曲的曲折生成史——《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現(xiàn)行曲譜的來歷[J];人民音樂;2010年07期
2 宮宏宇;;楊蔭瀏的傳教士老師——郝路義其人、其事考[J];中國音樂學;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卓頤;;論《滿江紅》琴歌的藝術特色與價值[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2 許源元;;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通史研究歷程及特點分析[J];黃河之聲;2014年01期
3 劉再生;;音樂社會活動家之人格魅力——憶趙lǖH沃泄衾質費Щ嶧岢ぶ寄J];音樂研究;2014年03期
4 趙慶文;龍偉;;也談近代中國最早的軍樂隊[J];音樂研究;2014年03期
5 宮宏宇;;四十年代在華西人與中國古代音樂研究——以高羅佩、畢鏗、庫特納為例[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程亞旭;;學貫中西的國樂大師楊蔭瀏[J];蘭臺世界;2014年01期
7 張晨捷;;以史為鑒,雅俗共賞——讀劉再生《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8 宮宏宇;;上海開埠后教會音樂活動研究[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9 宮宏宇;;基督教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的盲人音樂教育——以安格妮絲·郭士立、穆瑞為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宮宏宇;;基督教新教傳教士與中國音樂——以李太郭為例[J];中國音樂;2013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秀峰;以法治教[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2 李梅;蒙古族風格室內樂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步曾;;圣約翰大學創(chuàng)始人:施約瑟[J];檔案春秋;2006年11期
2 盧惠余;;聞一多與美國意象派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辨正[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3 宮宏宇;;傳教士與中國音樂:以蘇維廉為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鄔國平;鄔晨云;;李白詩歌的第一部英文譯本——小uQ薰良譯《李白詩集》、譯者與馮友蘭等人關系及其他[J];江海學刊;2009年04期
5 田青;楊蔭瀏與中國宗教音樂[J];音樂研究;2000年01期
6 劉再生;楊蔭瀏關于音樂問題的一次談話[J];音樂研究;2003年03期
7 楊蔭瀏;我和《滿江紅》[J];人民音樂;1982年10期
8 曲文靜;;中國近代合唱事業(yè)的先驅——音樂家李抱忱百年誕辰紀念[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喬建中;楊蔭瀏先生的音樂之路[J];中國音樂學;1999年04期
10 楊周懷;楊蔭瀏先生在中國基督教贊美詩的翻譯、編曲、作曲及作詞方面所作的貢獻[J];中國音樂學;1999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頤;赤子心懷有隱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延生;也談楊蔭瀏先生的“防范心態(tài)”[J];音樂研究;2000年02期
2 鄭祖襄;中西音樂文化沖突中的音樂學選擇——談楊蔭瀏先生的學術思想[J];中國音樂;2000年02期
3 欒桂娟;世紀末的反思——楊蔭瀏百年誕辰感言[J];中國音樂學;2000年01期
4 劉再生;評價歷史人物的求實精神——再談對楊蔭瀏的評價[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宮宏宇;;楊蔭瀏的傳教士老師——郝路義其人、其事考[J];中國音樂學;2011年01期
6 桂苓;;音樂人生[J];散文;2002年03期
7 向延生;再談楊蔭瀏先生的“防范心態(tài)”[J];人民音樂;2000年06期
8 王夏;;楊蔭瀏的“雅樂”思想[J];藝術百家;2008年04期
9 林苗;;重識楊蔭瀏的基督教音樂實踐觀——對《圣歌與圣樂》中楊蔭瀏16篇文論的擇評[J];藝術探索;2008年06期
10 秦容;姜涌;;急切的期待——楊蔭瀏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再讀《國樂的前途及其研究》有感[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任廣世;;明清俗曲研究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四輯)[C];2008年
2 宋紅;;古詩之吟唱[A];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3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樂[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風俗史研究[C];2007年
4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A];全國音樂藝術院校音樂研究機構與科研處工作會議會議資料[C];2004年
5 鄭祖襄;;詞曲藝術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響下的琵琶音樂[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趙曉嵐;;論姜夔的音樂文學觀及創(chuàng)作[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張燕;;論“西安鼓樂”之“鼓”[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二○一○年)[C];2010年
8 王克芬;;憶恩師歐陽予倩的諄諄教誨[A];歐陽予倩誕辰120周年紀念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利肖;楊蔭瀏與單弦牌子曲的那段緣[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張振濤;他的深度就是一個學科的深度[N];中國文化報;2011年
3 梁茂春;告別世紀老人曹安和[N];音樂周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任成琦;楊國楨:“父親和愛因斯坦影響我一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5 伍國棟 南京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一代國樂宗師 宏偉思想文庫[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6 張萌;珍惜音樂文化遺產[N];人民日報;2002年
7 濤聲;阿炳密碼的底色[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張萌;搶救音樂文化遺產[N];音樂周報;2002年
9 邵曉潔;兩代學人 一部重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馮光鈺;阿炳如果活到今天[N];音樂周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林苗;中國新教贊美詩集《普天頌贊》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黃冬珍;《風》詩藝術特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4 趙玉卿;姜白石俗字譜歌曲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5 于韻菲;《愿成雙·賺》譜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培培;楊蔭瀏著《中國音樂史綱》和《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之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頤;赤子心懷有隱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3 楊潔;漢魏、隋唐大曲結構及其差異性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4 張穎;西安周至南集賢東村鼓樂社的現(xiàn)狀與變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丁璐;中國音樂史研究的科學化進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6 王利肖;《單弦牌子曲資料集》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7 彭璐涵;二十世紀以來中國音樂史學研究“多重證據(jù)法”的成功運用[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8 張妤;中國傳統(tǒng)音樂實地調查之本土路徑探索[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9 張紅梅;三種南宋傳世樂譜的宮調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10 陳瑞泉;《史記》“世俗之樂”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759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87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