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紀中葉捷克音樂的社會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01:17
本文關鍵詞:19-20世紀中葉捷克音樂的社會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捷克 音樂社會學 社會音樂生產(chǎn) 音樂職業(yè) 音樂商品 社會音樂聽眾
【摘要】:捷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音樂歷史傳統(tǒng)的國家,自19世紀開始,以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為首捷克民族樂派為民族風格音樂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在音樂社會學的視角下,通過對19——20世紀中葉捷克的社會音樂生產(chǎn)、音樂職業(yè)、音樂商品和音樂聽眾的分析,力圖尋找捷克音樂豐富的社會學價值。 本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捷克社會音樂生產(chǎn)的分析。第一節(jié)筆者首先介紹了19——20世紀中葉捷克的社會歷史概況,劃分為三個部分:1918年之前的捷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建立、慕尼黑協(xié)定和二戰(zhàn)的最終勝利。在第二節(jié),筆者對捷克的社會音樂生產(chǎn)進行了分析,這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分析、音樂表演生產(chǎn)分析、音樂伺服生產(chǎn)分析,總結了他們的社會特點和所具備的社會功能。 第二部分是對捷克音樂職業(yè)和音樂商品的分析。筆者在第一節(jié)分析了捷克的音樂職業(yè),首先是對捷克音樂職業(yè)的分類,將其分為專業(yè)性的音樂職業(yè)和非專業(yè)性的音樂職業(yè),專業(yè)型的音樂職業(yè)主要由作曲家、表演藝術家、指揮家、教育家和理論家構成,而非專業(yè)性的音樂職業(yè)則主要是指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中以音樂的演唱、演奏活動為謀生的主要來源的人員所從事的音樂職業(yè)。隨后,筆者總結著音樂從職人員的社會功能。第二節(jié)是對捷克音樂商品化趨勢的分析:捷克音樂的商品化主要體現(xiàn)在音樂作品的商品化和音樂表演的商品化上,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說明捷克音樂商品化的作用——擴大音樂傳播范圍、與音樂職業(yè)相互促進發(fā)展。 第三部分是捷克的社會音樂聽眾分析。筆者首先介紹了國外學者阿多諾、索哈爾對音樂聽眾進行分類的方法,并在他們分類方法的基礎上對捷克的音樂聽眾分類做了進一步設想——專業(yè)型聽眾、高素質聽眾、民族音樂聽眾和娛樂型。隨后,又對音樂聽眾在社會音樂活動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進行了分析,,認為有兩種角色——評判者、傳播者。
【關鍵詞】:捷克 音樂社會學 社會音樂生產(chǎn) 音樂職業(yè) 音樂商品 社會音樂聽眾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09.514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2
- 一、 選題的意義8-9
- 二、 研究現(xiàn)狀綜述9-12
- 1、國內的研究文獻9-10
- 2、 國外的研究文獻10-12
- 第一章 19—20 世紀中葉捷克的社會音樂生產(chǎn)12-31
- 第一節(jié) 19 世紀——20 世紀中葉捷克社會和音樂發(fā)展概況12-17
- 一、 1918 年前的捷克13-14
- 二、 民族獨立和共和國的建立14-15
- 三、 法西斯的侵略和二戰(zhàn)的最終勝利15-17
- 第二節(jié) 19——20 世紀中葉捷克的社會音樂生產(chǎn)初探17-31
- 一、 19—20 世紀中葉捷克的社會音樂創(chuàng)作生產(chǎn)17-21
- 二、 19—20 世紀中葉捷克的音樂表演生產(chǎn)21-24
- 三、 19—20 世紀中葉捷克的音樂伺服生產(chǎn)24-31
- 第二章 19——20 世紀中葉的捷克音樂職業(yè)和音樂商品31-43
- 第一節(jié) 捷克的音樂職業(yè)31-39
- 一、 捷克音樂職業(yè)的主要類別31-36
- 二、 捷克專業(yè)性音樂職業(yè)的主要特點36-38
- 三、 捷克音樂從職人員的社會功能38-39
- 第二節(jié) 捷克的音樂商品39-43
- 一、 捷克音樂的商品化趨勢40-41
- 二、 捷克音樂商品化的社會作用41-43
- 第三章 19——20 世紀中葉捷克的音樂聽眾43-49
- 第一節(jié) 捷克音樂聽眾的分類設想43-47
- 一、 阿多諾和索哈爾的音樂聽眾分類方法簡述43-45
- 二、 捷克的音樂聽眾分類設想45-47
- 第二節(jié) 捷克音樂聽眾的社會角色47-49
- 一、 音樂作品的評判者47-48
- 二、 音樂文化的傳播者48-49
- 結語49-51
- 參考文獻51-53
- 致謝53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3-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海生;論社會音樂商品[J];商業(yè)研究;2000年07期
2 郭聲健;音樂價值的社會學審視[J];文史博覽;2005年14期
3 劉小靜;;如何認識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音樂——伊沃·蘇皮契奇的《社會中的音樂:音樂社會學導論》芻議[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方德生;;阿多諾音樂社會學的綱領性文件——《論音樂的社會情境》的主題分析[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7年00期
5 李德隆;社會音樂與音樂社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3年02期
6 羅成;;音樂社會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J];攀登;2006年04期
7 曾遂今;音樂社會學的基本觀念與學科認識[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延超;;19世紀“捷克風格”浪漫主義音樂家日登內克·菲比赫[J];齊魯藝苑;2009年02期
9 白學海;;論音樂社會學研究方法的范型[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谷勇;;論音樂劇的社會文化淵源——一篇文化社會學的觀察[J];中國音樂;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840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84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