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變奏在主題發(fā)展中的表現(xiàn)意義研究
本文關鍵詞:音色變奏在主題發(fā)展中的表現(xiàn)意義研究
【摘要】:在管弦樂配器法中,各種樂器,以及各個樂器組之間的配合運用,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因其弦樂隊是由各種不同的樂器組合而成,其音域?qū)拸V、音色豐富、各種樂器又有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和演奏特點,這就為作曲家們提供了一塊色彩豐富的調(diào)色板和極其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他們在考慮配器方案時,總是力求設計出多種多樣的設想。其中“音色變奏”,是作曲家們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雖然此手法經(jīng)常被使用(幾乎在大部分作品中都會出現(xiàn)),但當今國內(nèi)外對此論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研究的學術著作和文章較少,都是在著作或文章中運用較少的篇幅加以介紹。本文以此為題,通過對大量經(jīng)典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使讀者全面了解作品中,是如何以主題旋律編配與變化的手法,來達到音樂不斷豐富與發(fā)展的。 本文分三章。 第一章“變奏手法的形成與演進”共兩部分。1.“變奏的含義”對變奏一詞的具體意義加以概念介紹。2.“變奏曲的演變”依次對變奏的產(chǎn)生、發(fā)展、完善,在不同時期作品中的應用,以及與管弦樂作品在創(chuàng)作和配器手法上的聯(lián)系。 第二章“管弦樂配器中音色變奏的形態(tài)與技法研究”針對管弦樂配器的“音色變奏”為基礎,通過不同時期的大量經(jīng)典譜例,從旋律線條的編配到和聲聲部的分配以及織體寫法的變化等方面,對其分類說明。直觀詳盡的進行介紹。 第三章“音色變奏”在20世紀的新發(fā)展,以及對創(chuàng)作的指導以及借鑒意義。 本文試圖管弦樂作品中的“音色變奏”這一重要因素的概念、形成、在作品中的具體應用作較為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希望本文的寫作為管弦樂配器學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使配器及作曲專業(yè)對管弦樂作品中的“音色變奏”引起關注。
【關鍵詞】:管弦樂 配器 音色變奏 譜例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緒論9-14
- 1. 論文選題的背景與意義9-10
- 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3
- 3. 論文寫作的過程與方法13-14
- 第一章 變奏手法的形成與演進14-16
- 第一節(jié) 變奏的含義14
- 第二節(jié) 變奏曲的演變14-16
- 第三節(jié) “音色變奏”詞語的提出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現(xiàn)意義16
- 第二章 管弦樂配器中的主題音色變奏的形態(tài)與技法研究16-44
- 第一節(jié) 弦樂組的音色變奏16-21
- 第二節(jié) 木管組的音色變奏21-24
- 第三節(jié) 銅管組音色變奏24-28
- 第四節(jié) 不同樂器組之間的音色變奏28-39
- 第五節(jié) 混合音色的音色變奏39-44
- 結(jié)語44-45
- 致謝45-46
- 參考文獻46-4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雪;;淺析肖邦藝術歌曲的內(nèi)在風格特征——紀念肖邦誕辰200周年[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2 王翠華;;關于阻礙進行的理論探討[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楊留兵;薛軍;;標題音樂與19世紀浪漫樂派[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程炳杰;;歐洲合唱美學范式從古典到浪漫的轉(zhuǎn)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羅可曼;;多聲部音樂聽覺能力的建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程伶;;西方基督教信仰、儀式和音樂歷史的沿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7 華文健;;論維也納古典樂派對交響曲的貢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閆娟英;;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意大利歌劇的杰出代表—普契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張紅霞;肖俊俊;;古希臘聲樂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王娟;;論瓦格納音樂劇中的社會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進;;“T——X——D——T”模式與重構之考[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2 惠芳;;時空的“對話”——由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觀思考當代基礎音樂教育改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曉燁;賦格寫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溫展力;音樂視野中的觀念藝術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6 許琛;阿沃·帕特鐘鳴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7 朱寧寧;英美實驗音樂:1950-1970年代[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8 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九首鋼琴奏鳴曲和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孫志鴻;本杰明·布里頓復調(diào)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瑩瑩;德沃夏克《e小調(diào)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分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閻顥瑩;門德爾松鋼琴音樂的多元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熊焱;米約雙鋼琴作品《膽小鬼》本體分析與演奏技術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毅;勛伯格早期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武旭峰;山東省臨沂市鋼琴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欣廷;尚德義合唱作品分析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姜興東;合唱作品案頭工作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敬華;尚德義三首花腔藝術歌曲的演唱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蔣長清;電腦音樂與多聲部音樂寫作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高潔;舒曼鋼琴套曲《童年情景》藝術特點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918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59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