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瑪尼諾夫《音畫練習曲》OP33和聲研究
本文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音畫練習曲》OP33和聲研究
【摘要】:在音樂歷史的長河中總是有些名字讓人記憶猶新,“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必然是其中最閃亮的名字之一,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傳奇倡導者。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的著名作曲家、鋼琴演奏家、指揮家,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典作品,其中傳世之作《音畫練習曲》至今扔被世人推崇之至,那優(yōu)美的旋律極富俄羅斯民族風情的獨特創(chuàng)作技法至今依然讓后世為之感嘆。 在《音畫練習曲》中op33更是他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在創(chuàng)作此作品時拉赫瑪尼諾夫正處在事業(yè)與生活的巔峰時期,美滿的生活與孩子的出生給拉赫瑪尼諾夫無限的創(chuàng)作激情。op33中包含了大量的拉赫瑪尼諾夫本人所特有的特殊技法與創(chuàng)作方式,在這里主要通過op33的和聲分析為主導來探究拉赫瑪尼諾夫這位世紀大師在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獨具特色的和聲思維。 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章是緒論部分,第二章主要概括了拉赫瑪尼諾夫生平及當時所處于的社會環(huán)境,音樂創(chuàng)作的風格和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音畫練習曲》op33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它的體裁形式及樂曲特點。在第三章中由拉赫瑪尼諾夫在作品中民族性音樂的使用引出調式、調性的特點,調式的多樣性及思維的呈現(xiàn)方式。第四章通過使用大量譜例為讀者介紹《音畫練習曲》op33和弦形態(tài)的特點,其中包括色彩性和弦的運用特征與傳統(tǒng)和弦形態(tài)的拓展運用和持續(xù)因素的特殊運用,并且實例剖析這幾種和弦的使用方法。在第五章中所闡述的是在op33中和聲進行的特點,線性化和聲思維的使用,之后說明色彩性和弦連續(xù)進行的運用和具體實例。筆者希望僅以本文對拉赫瑪尼諾夫op33這一作品的和聲研究,能夠加深讀者對這一作品中調式、調性思維,和弦形態(tài),和聲進行等方面的認識,對理解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和聲創(chuàng)作思維,全面深刻的分析拉赫瑪尼諾夫音樂提供技術理論支持。
【關鍵詞】:音畫練習曲 調式調性 和聲技法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24.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緒論7-9
- 一、 選題緣由7-8
- 二、 國內外研究背景8-9
- 第二章 拉赫瑪尼諾夫與《音畫練習曲》op3339-20
- 一、 拉赫瑪尼諾夫生平簡介9-10
- 二、 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及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10-12
- (一) 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特征10-11
- (二) 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11-12
- 三、 《音畫練習曲》op33 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體裁特點12-13
- (一) 創(chuàng)作背景12
- (二) 體裁特點12-13
- 四、 《音畫練習曲》op33 的整體特點13-20
- (一) 音樂性與畫面性的自然銜接13-16
- (二) 飛騰的主導動機16
- (三) 鐘聲的模仿因素16-20
- 第三章 調式、調性的特點20-27
- 一、 調式的多樣性20-25
- (一) 自然音調式20-22
- (二) 中古調式22-24
- (三) 全音音階24-25
- 二、 調性思維的呈現(xiàn)方式25-27
- (一) 調性布局25-26
- (二) 調性的變化發(fā)展26-27
- 第四章 和弦形態(tài)的特點27-45
- 一、 色彩性和弦的運用特征27-32
- (一) 關系調滲透和弦27-29
- (二) 色彩性裝飾和弦29-30
- (三) 色彩性變和弦30-32
- 二、 傳統(tǒng)和弦形態(tài)的拓展運用32-41
- (一) 三度疊置和弦32-37
- (二) 非三度疊置和弦37-41
- 三、 持續(xù)因素的特殊運用41-45
- 第五章 和聲進行的特點45-55
- 一、 線性化的和聲思維45-52
- (一) 平行進行45-47
- (二) 半音化進行47-48
- (三) 多層結構的線性呈示48-51
- (四) 低音同向的線性呈示51-52
- 二、 色彩性和弦的連續(xù)進行52-55
- (一) 功能替代或換接進行53-54
- (二) 同軸和弦連續(xù)進行54-55
- 結論55-56
- 參考文獻56-58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8-59
- 致謝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博彥;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音樂文獻(上)[J];鋼琴藝術;2004年04期
2 王化冰;;“古老的”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拉赫瑪尼諾夫[J];黃河之聲;2004年02期
3 華萃康;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的變音體系(上)[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1995年03期
4 華萃康;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的近現(xiàn)代和聲技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1996年02期
5 華萃康;;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的多層結構[J];音樂藝術;1993年03期
6 吳令儀;試論拉赫瑪尼諾夫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特色[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7 李剛;;立足傳統(tǒng) 立意創(chuàng)新——拉赫瑪尼諾夫和聲技法分析[J];藝海;2008年06期
8 王寶軍;;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征[J];藝術研究;2007年02期
9 畢麗君;;關于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民族性與悲劇性的研究[J];藝術探索;2007年05期
10 鄧肯·法洛維爾 ,王崇剛;最后的拉赫瑪尼諾夫[J];音樂愛好者;2000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魏媛莉;桑桐和聲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黃金城;拉赫瑪尼諾夫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73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57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