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樂套曲《婦女愛情與生活》看舒曼的美學意向與演唱處理
本文關(guān)鍵詞:從聲樂套曲《婦女愛情與生活》看舒曼的美學意向與演唱處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羅伯特·舒曼 《婦女愛情與生活》 演唱處理 美學思想 鋼琴伴奏 藝術(shù)歌曲
【摘要】:文章以浪漫主義繁盛時期,德國著名音樂家、音樂評論家羅比特·亞歷山大·舒曼(RobertAlexander Schumann)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Frauenliebe undlenben)為研究對象。第一章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主要介紹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第二節(jié)介紹《婦女愛情與生活》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藝術(shù)特色方面分別從旋律與鋼琴伴奏、詩歌表達音樂、注重民族特色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二章分三節(jié),主要是從美學角度進一步分析這部套曲,分別從舒曼美學思想形成的原因、“情感論”中的美學思想、詩與音樂的完美結(jié)合進行概述。第三章主要來對這部套曲演唱方面進行分析,,分別從詩歌的情感表達、鋼琴伴奏織體、演唱時的發(fā)音等方面進行新型處理分析,進而更好的做到對音樂作品的詮釋。通過本文的論述,希望能對舒曼藝術(shù)歌曲的具體演唱有一個更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關(guān)鍵詞】:羅伯特·舒曼 《婦女愛情與生活》 演唱處理 美學思想 鋼琴伴奏 藝術(shù)歌曲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16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7
- 第一章 羅伯特·舒曼和他的聲樂套曲創(chuàng)作7-13
- 第一節(jié)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7-8
- 第二節(jié) 舒曼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8-10
- 第三節(jié) 《婦女愛情與生活》的創(chuàng)作與藝術(shù)特色10-13
- 一、聲樂套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10
- 二、聲樂套曲的藝術(shù)特色10-13
- 第二章 《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反映出的音樂美學特征13-21
- 第一節(jié) 舒曼美學思想形成的原因13-14
- 第二節(jié) “情感論”的美學思想14-19
- 第三節(jié) 音樂與詩歌融為一體19-21
- 第三章 《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演唱風格把握21-30
- 結(jié)語30-31
- 參考文獻31-33
- 致謝3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婉;;談舒曼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Z2期
2 劉廣奐;;馬勒聲樂套曲《漂泊藝徒之歌》的演唱研究[J];音樂生活;2007年01期
3 左開菊;論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的創(chuàng)作手法及其藝術(shù)形象[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夏小燕;舒曼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兼談舒曼對藝術(shù)歌曲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 李永鐸;;《大地之歌》——馬勒交響性的聲樂套曲[J];音響技術(shù);2006年02期
6 毛慧;關(guān)于舒曼的幾部聲樂套曲的研究[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7 張愛萍 ,傅庚辰;訴衷情 聲樂套曲《航天之歌》之一[J];歌曲;2003年12期
8 劉孝利;;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簡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王保德;;簡論彝族海菜腔[J];民族藝術(shù)研究;2006年04期
10 伊人;;大型聲樂套曲《南京1937》CD面世——60分鐘12首歌曲全景再現(xiàn)70年前南京人民苦難歷程[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穆利斌;;蘇聯(lián)紀念幣補記[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七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泰豐;與時代同步 和人民同歌[N];文藝報;2009年
2 《北京青年報》資深文化記者、音樂評論家 倫兵;濃縮輝煌歷史贊美當代中國[N];韶關(guān)日報;2011年
3 卜大煒;國交以豪情歌頌改革開放三十周年[N];中國藝術(shù)報;2008年
4 演講人 傅庚辰;紅歌——億萬人民縱情歌唱[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5 記者 諶強;傅庚辰作品研討會音樂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6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 傅庚辰;中國音樂三十年[N];光明日報;2008年
7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賢況;“我生在一九七八”[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孟蘭英;長征組歌的前世今生[N];光明日報;2011年
9 張佳林;從“師父”到“師傅”[N];音樂周報;2011年
10 梁茂春;尋求兩種“古典”文化的結(jié)合[N];音樂周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丹;從聲樂套曲《婦女愛情與生活》看舒曼的美學意向與演唱處理[D];西安音樂學院;2012年
2 彭靈;鄭秋楓的聲樂套曲《祖國四季》的演唱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進;貝多芬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愛人》[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4 龍玉婷;聲樂套曲各分曲間的邏輯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5 朱芾;聲樂套曲《祖國四季》藝術(shù)特色及演唱特點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嫻;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演唱處理——對其中四個主要唱段的剖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7 楊馥嘉;探究女中音聲樂套曲的演唱方法與藝術(shù)特色[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8 白蘭;聲樂套曲《滇西詩鈔》的音樂與演唱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蓋文劍;關(guān)于舒曼的聲樂套曲《詩人之戀》[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10 康思超;德彪西聲樂套曲《華麗盛宴》的藝術(shù)特征及演唱處理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59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55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