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亦載道——張千一新著《碰撞、對話與交融》評述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15:37
<正>2018年8月,作曲家張千一將其十年前的博士學位論文《碰撞、對話與交融——就尹一桑<第二交響樂>論其后期創(chuàng)作思維的主要特征》(以下簡稱《碰撞、對話與交融》)交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付梓發(fā)行,甫一面世便迅速引發(fā)了學界廣泛關注。眾所周知,張千一是中國當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他躬耕樂壇三十余載,在聲樂、器樂、影視和舞臺作品等創(chuàng)作領域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和榮譽,在國內(nèi)外擁有無數(shù)樂迷擁躉。不過,多年來其出版的大量成果均以音樂作品為主,鮮有這類理論研究著述面世。因此,當《碰撞、對話與交融》一書擺到面前,筆者的好奇心頓
【文章來源】:音樂天地. 2019,(1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為什么選擇尹一桑?
二、不落窠臼的人文書寫方式
(一)以作曲思維構建的著述結構
(二)隱含于細節(jié)中的人文內(nèi)涵
三、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會意于舞 融情于曲——由大型樂舞詩《大唐賦》看張千一舞蹈音樂創(chuàng)作[J]. 夏滟洲. 人民音樂. 2008(08)
[2]從“北方森林”到“青藏高原”到……——關于張千一的音樂創(chuàng)作[J]. 錢仁平. 音樂愛好者. 2003(08)
[3]談尹伊桑音樂的東亞神韻之本源[J]. 楊捷. 音樂研究. 1987(04)
本文編號:3604652
【文章來源】:音樂天地. 2019,(1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為什么選擇尹一桑?
二、不落窠臼的人文書寫方式
(一)以作曲思維構建的著述結構
(二)隱含于細節(jié)中的人文內(nèi)涵
三、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會意于舞 融情于曲——由大型樂舞詩《大唐賦》看張千一舞蹈音樂創(chuàng)作[J]. 夏滟洲. 人民音樂. 2008(08)
[2]從“北方森林”到“青藏高原”到……——關于張千一的音樂創(chuàng)作[J]. 錢仁平. 音樂愛好者. 2003(08)
[3]談尹伊桑音樂的東亞神韻之本源[J]. 楊捷. 音樂研究. 1987(04)
本文編號:3604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60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