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浙江畬族民歌新形式及變遷——基于敕木山村的實證調(diào)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15:48
畬族民歌又稱為"山哈歌",是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畬族民歌分為傳統(tǒng)民歌和解放歌,具有群眾性、形式繁多、偶句押韻等特點。畬族民歌的新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面對面對歌到虛擬網(wǎng)絡對歌;有聲對歌到文字互動對歌;田間地頭對歌到文化廣場對歌;個體組織對歌到政府組織對歌;娛樂功能弱化政治功能強化;休閑娛樂弱化到社會職業(yè)增強。通過實地調(diào)查、查閱文獻資料和訪談得知畬族民歌形式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有:新媒體對畬族民歌文化傳承的影響;政府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重視;畬族民歌歌手社會地位越來越高。
【文章來源】: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0,(03)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畬族民歌的分類和特點介紹
(一)畬族民歌的分類
1. 傳統(tǒng)民歌
2. 解放歌
(二)畬族民歌的特點
1. 群眾性
2. 形式繁多
3. 偶句押韻
三、浙江畬族民歌的新形式
(一)面對面對歌———虛擬網(wǎng)絡對歌
(二)有聲對歌———文字互動對歌
(三)田間地頭對歌———文化廣場對歌
(四)個體組織對歌———政府組織對歌
(五)娛樂功能弱化———政治功能強化
(六)休閑娛樂弱化———社會職業(yè)增強
四、浙江畬族民歌新形式變遷的原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景寧畬族自治縣敘事歌的音樂結(jié)構(gòu)特征[J]. 歐陽茜. 音樂探索. 2019(02)
[2]簡述畬族民歌的分類及特點[J]. 范基慧. 戲劇之家. 2019(12)
[3]安徽寧國畬族民歌的傳承、發(fā)展與保護[J]. 張云.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12)
[4]畬族民歌的特點及演唱風格研究[J]. 陸徽. 貴州民族研究. 2017(06)
[5]畬族民歌的文化背景與傳承對策[J]. 張星.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06)
[6]從自守到多元:變遷中的畬族山居文化——以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xiāng)為例[J]. 方清云. 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9)
[7]傣族音樂的現(xiàn)代化——從傳統(tǒng)民歌到新傣歌[J]. 龔茂莉,龔家銘. 民族藝術研究. 2007(03)
[8]畬族民歌的種類、特點及演唱形式[J]. 程遠. 麗水學院學報. 2007(01)
本文編號:3522595
【文章來源】: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0,(03)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畬族民歌的分類和特點介紹
(一)畬族民歌的分類
1. 傳統(tǒng)民歌
2. 解放歌
(二)畬族民歌的特點
1. 群眾性
2. 形式繁多
3. 偶句押韻
三、浙江畬族民歌的新形式
(一)面對面對歌———虛擬網(wǎng)絡對歌
(二)有聲對歌———文字互動對歌
(三)田間地頭對歌———文化廣場對歌
(四)個體組織對歌———政府組織對歌
(五)娛樂功能弱化———政治功能強化
(六)休閑娛樂弱化———社會職業(yè)增強
四、浙江畬族民歌新形式變遷的原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景寧畬族自治縣敘事歌的音樂結(jié)構(gòu)特征[J]. 歐陽茜. 音樂探索. 2019(02)
[2]簡述畬族民歌的分類及特點[J]. 范基慧. 戲劇之家. 2019(12)
[3]安徽寧國畬族民歌的傳承、發(fā)展與保護[J]. 張云.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12)
[4]畬族民歌的特點及演唱風格研究[J]. 陸徽. 貴州民族研究. 2017(06)
[5]畬族民歌的文化背景與傳承對策[J]. 張星.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06)
[6]從自守到多元:變遷中的畬族山居文化——以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xiāng)為例[J]. 方清云. 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9)
[7]傣族音樂的現(xiàn)代化——從傳統(tǒng)民歌到新傣歌[J]. 龔茂莉,龔家銘. 民族藝術研究. 2007(03)
[8]畬族民歌的種類、特點及演唱形式[J]. 程遠. 麗水學院學報. 2007(01)
本文編號:35225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52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