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樂歌對近代中國音樂發(fā)展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23:04
學堂樂歌是存在于20世紀初期中國各地新式學校音樂課程教學中的音樂體裁,是指經過大量傳唱的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曲調大多來自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等地區(qū),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進行演唱。學堂樂歌集中反映了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音樂體系的發(fā)展方向,為之后的現(xiàn)代音樂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學堂樂歌的歷史及內容入手,了解學堂樂歌的發(fā)展條件和社會背景,探究學堂樂歌為新中國音樂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
【文章來源】:北方音樂. 2020,(12)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歷史背景
二、樂歌創(chuàng)作及代表人物
(一)黃遵憲
(二)李叔同
三、發(fā)展條件
(一)近代文學的發(fā)展
(二)近代傳媒技術的引進
四、對近代音樂發(fā)展的影響
(一)創(chuàng)作大量音樂作品
(二)提升國民藝術素養(yǎng)
(三)推動藝術的發(fā)展
(四)改變中國音樂文化發(fā)展方向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堂樂歌在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中的影響[J]. 朱亞男. 藝術科技. 2019(08)
[2]從學堂樂歌淺談中國的音樂教育[J]. 楊希. 戲劇之家. 2019(21)
[3]李叔同與“學堂樂歌”芻議[J]. 邱玥. 大眾文藝. 2018(02)
[4]李叔同聲樂作品《送別》的藝術風格[J]. 魏德儒. 當代音樂. 2017(17)
[5]中國現(xiàn)代音樂的啟蒙——學堂樂歌[J]. 李曉巧. 文史天地. 2017(03)
[6]論晚清兒童詩歌[J]. 謝毓?jié)?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9(05)
本文編號:3029855
【文章來源】:北方音樂. 2020,(12)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歷史背景
二、樂歌創(chuàng)作及代表人物
(一)黃遵憲
(二)李叔同
三、發(fā)展條件
(一)近代文學的發(fā)展
(二)近代傳媒技術的引進
四、對近代音樂發(fā)展的影響
(一)創(chuàng)作大量音樂作品
(二)提升國民藝術素養(yǎng)
(三)推動藝術的發(fā)展
(四)改變中國音樂文化發(fā)展方向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堂樂歌在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中的影響[J]. 朱亞男. 藝術科技. 2019(08)
[2]從學堂樂歌淺談中國的音樂教育[J]. 楊希. 戲劇之家. 2019(21)
[3]李叔同與“學堂樂歌”芻議[J]. 邱玥. 大眾文藝. 2018(02)
[4]李叔同聲樂作品《送別》的藝術風格[J]. 魏德儒. 當代音樂. 2017(17)
[5]中國現(xiàn)代音樂的啟蒙——學堂樂歌[J]. 李曉巧. 文史天地. 2017(03)
[6]論晚清兒童詩歌[J]. 謝毓?jié)?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9(05)
本文編號:30298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02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