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復(fù)合簧管樂器研究(下)——雙簧樂器的東漸與西漸
發(fā)布時間:2021-02-09 22:19
關(guān)于絲綢之路上的復(fù)合簧管樂器,我國學(xué)術(shù)界還有待于進(jìn)行更深入研究。復(fù)合簧管樂器在我國一般稱為"嗩吶",目前學(xué)術(shù)界只了解嗩吶是從波斯阿拉伯傳入的,但是,究竟雙簧樂器是在什么地方產(chǎn)生的,又是通過何種途徑傳入中國的,都需要更多探討。雙簧樂器的歷史非常悠久,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美索不達(dá)米亞發(fā)明的,之后傳入埃及,然后傳入希臘、阿拉伯。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嗩吶",是在波斯發(fā)展完成的。伴隨著絲綢之路東漸南亞、中亞、東南亞和東北亞。
【文章來源】:音樂文化研究. 2019,(03)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印度的沙奈伊(Shehnai)
也有傳說這是一個叫Shehnai的人獻(xiàn)給波斯國王的樂器。(圖26)還有一個傳說:Shehnai在印度語言中用來指管或蘆葦,并作為印度的許多文書的名稱前綴使用。印度人將Shehnai改名為“Surna(蘇爾吶)”,而成為整個中東響亮的名字。Shehnai通常是在發(fā)揚傳統(tǒng)的北印度婚禮中使用。
但是,來自波斯的Shehnai到印度南部時卻有了一個新的名稱:那噶蘇苒木(Nagasuram),其樂器形制與Shehnai基本相同。(圖27)一般的Shehnai與波斯的蘇爾奈伊(Sūrnāy)完全相同,都是一種雙簧錐形樂器。但是還有一種低音的Shehnai,管身已經(jīng)不是錐形,而是直筒形制,并且在下段配有一個喇叭形口。(圖28)
本文編號:3026322
【文章來源】:音樂文化研究. 2019,(03)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印度的沙奈伊(Shehnai)
也有傳說這是一個叫Shehnai的人獻(xiàn)給波斯國王的樂器。(圖26)還有一個傳說:Shehnai在印度語言中用來指管或蘆葦,并作為印度的許多文書的名稱前綴使用。印度人將Shehnai改名為“Surna(蘇爾吶)”,而成為整個中東響亮的名字。Shehnai通常是在發(fā)揚傳統(tǒng)的北印度婚禮中使用。
但是,來自波斯的Shehnai到印度南部時卻有了一個新的名稱:那噶蘇苒木(Nagasuram),其樂器形制與Shehnai基本相同。(圖27)一般的Shehnai與波斯的蘇爾奈伊(Sūrnāy)完全相同,都是一種雙簧錐形樂器。但是還有一種低音的Shehnai,管身已經(jīng)不是錐形,而是直筒形制,并且在下段配有一個喇叭形口。(圖28)
本文編號:30263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02632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