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枚音樂美學思想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麗芬;;淺析文化修養(yǎng)對歌唱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5年24期
2 汪建軍;;正確的“聲音觀念”對于歌唱的重要影響[J];大眾文藝;2015年24期
3 馮長春;李明輝;;近代中國新音樂文化發(fā)展中的美學進程[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4 楊和平;;20世紀中國音樂美學現(xiàn)代部分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5 顧耿中;;新四軍華中抗日根據(jù)地音樂戲劇活動概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6 劉斐;;從“群眾”到“人民”:抗日救亡歌詠與音樂主體的重構[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5年05期
7 羅小玲;湯軍;龍漢安;王姝元;;教學表演的中國風格[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年09期
8 陳孝余;;音響“視界”:音樂聆聽導示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9 王秀萍;儲昭興;;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兩次轉換[J];學前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10 董團;梁茂春;;賀綠汀采訪錄(三)[J];福建藝術;201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蔭;;死里逃生的音樂家章枚[A];文化戰(zhàn)士天地[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錢彤;爵士樂發(fā)展在中國—都市文化與爵士樂本土化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匡迎輝;“和聲”之“雄渾”-百年中國合唱與美頌關系的文化、美學解讀[D];暨南大學;2014年
3 陳孝余;中小學音樂欣賞有效聆聽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4 馮長春;20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思潮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薇;童聲合唱團的訓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陶斐然;當代中國鋼琴教育中的“實用主義”現(xiàn)象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3 彭俊園;民族聲樂藝術“混合聲”問題研討[D];遼寧師范大學;2016年
4 張盛媛;小學音樂課中的歌唱課教學探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5 譚力禎;高師合唱課程教學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孫宇;哈爾濱高校手風琴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7 許越;普契尼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女高音詠嘆調(diào)的演唱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8 要明月;現(xiàn)代阿卡貝拉在中國的音樂文化現(xiàn)象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9 王翔;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力度訓練[D];中國音樂學院;2015年
10 王麗云;普契尼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咪咪的詠嘆調(diào)《人們叫我咪咪》演唱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88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58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