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涼樂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影響
[Abstract]:Liangzhou is a region with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in the Central Plains, in which Xiliang music was born and has been conceived for nearly three centuries. It takes the music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s the main body, that is, the so-called "Han and Wei Old Music", and extensively absorbs the minority national music and dance ar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Central Asia and the north of China, forming its own unique style, which is the treasure of the ancient music and dance art of our country.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t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n music of the court to lead the trend of music and dance of the times. Its forming process is the epitome of politics, cultural exchange and ethnic integration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Silk Road. It is the epitome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a partial reflec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weather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presents the exquisite and brilliant music culture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olerance and generosity.
【作者單位】: 北方民族大學;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廣達;論隋唐時期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的幾個特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2 王乃昂,蔡為民;論絲路重鎮(zhèn)涼州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2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3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5 劉洪強;;“姜維之母”的疏漏——兼談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中“邏輯錯誤”的修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6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8 馬建興;;中國古代禮與法關系之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9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10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慧斌;;試論南朝私學發(fā)展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屈直敏;;從敦煌寫本類書《勵忠節(jié)鈔》看唐代的知識、道德與政治秩序[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6 白茹冰;;唐代長安城牡丹的引種與傳播[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輯)——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朱艷艷;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會景象[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王守仁;;《孫臏兵法、擒龐涓》中有關城邑問題的商榷[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9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簡墓志考釋[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10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凱;大陸移民與日本古代王權[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葉娟;現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zhí)杖?協議離婚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劉一;契丹西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魏姍;晚唐“二曹”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穎玲;項群勝;;“西涼樂”芻議[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彭松;《西涼樂》尋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3 白翠琴;;從西涼樂形成發(fā)展看民族間文化交融[J];民族史研究;2002年00期
4 郝毅 ,曉瑩;試論唐代甘肅民族樂舞藝術——《西涼樂》[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5 郝毅;試探《西涼樂》民族之源——暨論“變龜茲聲為之”[J];音樂研究;1985年03期
6 程愛民;;簡論西涼樂舞與涼州大曲[J];絲綢之路;2013年22期
7 宋乃娟;;西涼樂舞的藝術特征—以《霓裳羽衣舞》為例[J];音樂創(chuàng)作;2014年01期
8 白翠琴;西涼樂探幽[J];尋根;1995年03期
9 劉堡;古涼州樂舞[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王虹霞;東晉南北朝時期西域樂舞在北方地區(qū)的傳播及其特點[J];音樂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何端中;西涼樂舞藝術[N];民主協商報;2006年
2 記者 肖潔;甘肅曲子是中國戲曲之母?[N];蘭州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項群勝;“西涼樂”考辨[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22828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28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