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寫音樂史”的幾點思考——歷史與教育雙重視角的審視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music originates from the study of history, but also from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 Due to a recent opportunity of teaching, the author reexamines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education.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西南大學“導航計劃”(2008-2010)研究項目成果之一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常曉靜;;音樂史的社會史坐標——談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書寫方式[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李渝梅,李方元;音樂課程編制中有關課程知識的幾個理論問題的討論[J];音樂研究;2004年02期
3 居其宏;史觀檢視、范疇拓展與學科擴張——陳聆群、汪毓和兩篇文章讀后談“重寫音樂史”[J];中國音樂學;2003年04期
4 馮長春;歷史的批判與批判的歷史——由“重寫音樂史”引發(fā)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學;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海生;論社會音樂商品[J];商業(yè)研究;2000年07期
2 王志毅,周麗;理論與實踐——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改革初探[J];長沙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丁淑梅;明代樂戶禁弛與雅俗文化的互動[J];河北學刊;2004年04期
4 郝建蒼;音樂圖像學的發(fā)展及其研究價值[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常曉靜;;音樂史的社會史坐標——談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書寫方式[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杜亞雄,邸曉嫣;“采風”還是“田野工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孫曉輝;音樂文獻學的古典與現(xiàn)代[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田可文;;論音樂史學的學科體系構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杜亞雄;民族音樂學的學科定位[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10 傅利民;音樂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與選題原則[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馗;;雍正解放賤民令與中國戲曲發(fā)展(初稿)——蘇州梨園會館碑刻研究之二[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雋;云杉屬木材構造特征與振動特性參數關系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2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袁繡柏;近代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玉成;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tǒng)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5 王小龍;揚州清曲音樂穩(wěn)態(tài)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6 丁淑梅;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曾智安;清商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韓寧;《樂府詩集》“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左漢林;唐代樂府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雷;論鋼琴組曲《廟會》[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郭小剛;我國漢族民間音樂現(xiàn)狀的三種模式及其社會心理背景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正君;青海、甘肅河湟地區(qū)民族雜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郝近瑤;西方先鋒派音樂不確定性特征的美學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5 梁海燕;舞曲歌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肖笑;皮埃爾·米蘭達·費拉勞大師聲樂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馨婷;多個研究角度下的斯克里亞賓早期鋼琴奏鳴曲[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詠春;孔府的樂戶和禮樂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勝環(huán);歌唱中的形體表演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可;原生態(tài)民歌的電視傳播價值[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戴嘉枋;面臨挑戰(zhàn)的反思——從音樂新潮論我國現(xiàn)代音樂的異化與反異化[J];音樂研究;1987年01期
2 劉靖之;抄襲、模仿、移植──中國新音樂發(fā)展的三個階段[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0年03期
3 黃旭東;應還近代音樂史以本來面目 要給前輩音樂家以科學評價——評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4 汪毓和;對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研究中幾個史學觀點的認識[J];中國音樂;1999年04期
5 戴嘉枋;繼承、揚棄與發(fā)展——論音樂史學多元化觀念的萌生及其合理內核[J];中國音樂學;1988年01期
6 許文霞;我的父親許如輝與中國早期流行歌曲[J];中國音樂學;2002年01期
7 居其宏;史觀檢視、范疇拓展與學科擴張——陳聆群、汪毓和兩篇文章讀后談“重寫音樂史”[J];中國音樂學;2003年04期
8 馮長春;歷史的批判與批判的歷史——由“重寫音樂史”引發(fā)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學;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固堅;;小議“儒家道藝觀”與舞蹈[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年05期
2 祁君;;河北隆堯秧歌的特征探析[J];飛天;2011年14期
3 晨楓;;在昂揚的歌聲中屹立 歌曲中的共產黨員形象[J];新湘評論;2011年14期
4 段蘭芳;;我國民間舞蹈中的原始狩獵舞蹈[J];藝海;2011年08期
5 熊云;孟姣;;古樸典雅的生命律動——巍山縣大倉鎮(zhèn)啄木郎村彝族打歌文化初探[J];保山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肖娟;;原生態(tài)民歌的發(fā)聲在佛樂中的應用[J];廣播歌選;2011年06期
7 孫玉柱;;我國藝術歌曲的特點與發(fā)展方向[J];飛天;2011年14期
8 翟娟;;中國音樂教育史學研究現(xiàn)狀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年02期
9 張雅芳;;藏族舞蹈審美特征略探[J];青春歲月;2011年18期
10 祝嘉怡;;談滿族舞蹈之民族融合與文化兼容[J];藝術教育;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曹翠省;;論民族歌唱演員的全面修養(yǎng)[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2 劉中原;;社會音樂學——一門新興的學科[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小龍;重寫音樂史的語境[N];音樂周報;2002年
2 衛(wèi)平;論蒙古舞面臨的危機與挑戰(zhàn)[N];錫林郭勒日報;2006年
3 西南大學音樂學專業(yè) 陳赫魯;在西部大開發(fā)中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瑣談[N];經濟信息時報;2007年
4 邵曉潔;草原樂海拾貝[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糜若如;《西藏音樂史話》評析[N];音樂周報;2007年
6 孫斕 古元壽 記者 楊久國;劍閣“花燈”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N];廣元日報;2007年
7 紫茵;今天你發(fā)言了嗎?[N];音樂周報;2002年
8 趙曉霞;讓裕固族民歌永傳唱[N];西部時報;2006年
9 居其宏;音樂史的“重寫”話題與當下語境[N];音樂周報;2003年
10 侯靜峰;舞蹈演員的基礎能力與文化素養(yǎng)[N];伊犁日報(漢);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付菠益;宣泄的儀式[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3 林能杰;二十世紀日本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程荔;道教與基督教儀式音樂歷史發(fā)展差異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祝嘉怡;滿族舞蹈歷史發(fā)展中的兩種態(tài)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羅e,
本文編號:2200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20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