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臨響傾聽之上的音樂批評——和我的研究生討論音樂批評問題
本文選題:音樂批評 + 音樂作品; 參考:《人民音樂》2010年01期
【摘要】:正2009年4月26日,我和我的兩個碩士研究生(音樂批評方向)孫慧、周俐一起去杭州參加中國音樂評論學會與杭州師范大學主辦的2009中國音樂評論高層論壇。我的發(fā)言主要是針對和圍繞音樂批評與音樂美學的關系,核心是,如何基
[Abstract]:On April 26, 2009, Sun Hui and Zhou Li, two of my graduate students (Music criticism orientation), went to Hangzhou to attend the 2009 China Music Review Forum hosted by the China Music Review Society and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My speech is aimed at and revolves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criticism and music aesthetics, and the core is how to base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分類號】:J6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佳昕;;“讓文藝回歸心靈”引發(fā)的思考[J];人民音樂;2011年09期
2 高娟;;音樂史與音樂作品關系的學理反思[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3 高娟;;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作品范疇界定[J];青春歲月;2011年16期
4 修海林;;面對經(jīng)典音樂作品的三種詮釋[J];音樂研究;2011年05期
5 余年年;;彈奏鋼琴應重視音樂作品的學習[J];青蘋果;2004年12期
6 本刊編輯部;阿金;;周杰倫 十年音樂江湖[J];人生十六七;2008年01期
7 陳榮德;;聆聽《養(yǎng)心音樂》解讀音樂形式[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8 李丹丹;;音樂的美學思索[J];大舞臺;2011年06期
9 ;《我們時代的和諧——2011中國當代音樂作品和聲講壇》優(yōu)秀論文征集(2011年10月18、19、20日)[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張鳳靜;;淺談音樂與情感的關系[J];青年文學家;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孫展;;具體音樂與電子音樂的相互滲透——電子音響型作品《Who’s Voice(1998)》的制作札記[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2年
2 李劍昌;;探訪廣東音樂之鄉(xiāng)——臺山[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3 吳麗穎;;電腦音樂制作的教學實踐與思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4 王耀華;;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跨文化音樂比較學的理論基礎和特點[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陳勁松;;云南“原生態(tài)音樂”模式的現(xiàn)代詮釋[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6 盧紅梅;;讓流行歌曲走進音樂教學課堂[A];農(nóng)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若甫;果真“錯音也值得真實可愛?”[N];音樂周報;2011年
2 王志安;音樂批評何以缺席[N];人民日報;2002年
3 謝倫燦;音樂批評的反思與重建[N];文藝報;2004年
4 毛穎穎;請音著協(xié)公示如何“一攬子”發(fā)錢[N];北京商報;2008年
5 徐維蔓;音樂作品《記著老百姓》在京首發(fā)[N];中華新聞報;2009年
6 施雪鈞;音樂批評的悲哀[N];音樂周報;2007年
7 沈汝發(fā);專家稱要正視和重視網(wǎng)絡歌曲的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8年
8 黃程宜;要接受專家評審,還要接受觀眾和時間檢驗[N];中國文化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翟群;讓優(yōu)秀歌曲流行起來[N];中國文化報;2009年
10 記者 諶強;傅庚辰作品研討會音樂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車新春;19世紀上半葉的德意志音樂文化與民族主義思潮[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會身份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3 陳志強;音樂作品及其權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宋方方;對美國20世紀末西方音樂研究中女性主義批評的審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梁嘯岳;音樂沉寂[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6 許琛;阿沃·帕特鐘鳴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7 趙禮;萌芽·彌撒·基因·遺傳[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8 韓鍾恩;音樂意義的形而上顯現(xiàn)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9 孫曉燁;賦格寫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周靜;漢斯·威爾納·亨策弦樂四重奏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囡;音樂作品構建的層次性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周俐;音樂批評理論與實踐及其相關問題評述[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3 王相茹;音樂作品的理解途徑與人文性解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雪梅;沈亞威三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音樂作品分析及演唱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魯瑞紅;解讀譚盾音樂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澄橙;施托克豪森電子音樂作品—《Kontakte》的作品分析[D];青島大學;2010年
7 張智軍;論王西麟音樂作品中的悲劇性[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范輝;音樂作品的德性修養(yǎng)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晶霞;從音樂美學的角度談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D];河北大學;2004年
10 周悅;劉歡音樂作品流行的成因和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51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05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