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嬗變
本文選題:歐陽修 + 音樂美學; 參考:《中國音樂》2010年01期
【摘要】:歐陽修作為北宋時期文人音樂家,其音樂美學思想遠承三代經(jīng)典,兼收諸子百家之長,近接魏晉、隋唐之論,并蓄儒、道、釋之精華,在自我音樂實踐和體悟的基礎上形成了諸多發(fā)人深省的音樂美學觀點。本文著重對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進行歷史的梳理,認為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出現(xiàn)了三個階段性的變化:早期主要是對儒家的禮樂思想進行闡發(fā),中期時轉(zhuǎn)向古琴音樂審美理論,推崇"淡和"的風格,晚年時又由"心理"向"身體"拓展,衍生出音樂自然觀和養(yǎng)生觀,開音樂治療論的先河。
[Abstract]:As a literati musicia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uyang Xiu's music aesthetics thought was far from three generations of classics, and had received the view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store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On the basis of self-music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many thought-provoking musical aesthetic viewpoints have been form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yang Xiu's music aesthetic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changes in Ouyang Xiu's music aesthetics: the early stage is mainly to explain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n the middle of this period, he turned to the musical aesthetic theory of Guqin and praised the style of "light harmony". In his later years, he expanded from "psychology" to "body", derived the view of nature and health of music, and opened up the theory of music therapy.
【作者單位】: 江蘇教育學院南京學前教育分院藝術系;
【分類號】:J60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波;;論指揮美學在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升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童江梅;;論合唱訓練的著力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3 程海艷;;寶卷音樂美學思想探微——以《臨澤寶卷》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4 梁宇;;從舞賦走進漢代舞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湯其林;唐玲;;從《論語》看孔子的樂舞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胡迪聰;;淺析儒家樂論思想與中和論美育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張靜亞;;淺談《聲無哀樂論》中的“聲”“情”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8 陳曄;;淺談音樂欣賞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9 覃勤;;中國“樂”與“詩”的分合淵源及關系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薛冬艷;;中國音樂美學中的文人氣質(zhì)散議[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徐心希;;泉州書院、社學的發(fā)展與朱熹理學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譚家健;;《左傳》美學思想札記[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3 余瑾;魯新華;林華景;李莉;古琨如;;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老年音樂保健[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邵鴻雁;中國美學“味”范疇新論[D];吉林大學;2011年
3 過曉;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概念的“似”[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4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莉;魏晉南北朝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雪梅;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音樂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縣仰頭村《煉火》儀式的音聲民族志[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10 張宇;中國建筑思想中的音樂因素探析[D];天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曦;論由中國民歌改編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與教學[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匡秋爽;紅色經(jīng)典音樂的美育價值與傳承傳播[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玲;從中西文學與音樂的關系看文學與音樂欣賞中的互相滲透[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0年
6 薛麗;探究聲樂演唱之美[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寇冠宇;大陸校園民謠的興衰及其原因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琪;先秦儒家音樂與道德的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劉瀟;雙鋼琴的教學構想[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進燕;;叔本華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瓦格納的影響[J];歌海;2010年03期
2 王文卓;;從教材建設略窺當下音樂美學研究的現(xiàn)狀[J];大舞臺;2010年02期
3 高拂曉;;感性與理性之間——德國古典美學中的音樂美學之思[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李曉峰;;愛德華·漢斯立克與“自律論”音樂美學[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周來祥;論《樂記》的美學思想[J];人民音樂;1984年01期
6 陳乃良;;淺議《詩經(jīng)》性情純化的儒家音樂之美[J];職業(yè)技術;2007年24期
7 周益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音樂和諧說》[J];音樂世界;1987年04期
8 費鄧洪;對一種主“靜”的音樂美學觀的探討[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9 萬志全;;論揚雄的音樂美學思想[J];人民音樂;2007年10期
10 秦琴;;從嵇康到漢斯立克[J];名作欣賞;2008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耀華;;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跨文化音樂比較學的理論基礎和特點[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鄧四春;“音樂是上界的語言”[N];音樂周報;2001年
2 陶亞兵;中國近代室內(nèi)樂(六)[N];音樂周報;2001年
3 鄧四春;“音樂是上界的語言”[N];音樂周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2 李明輝;胡戈·里曼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4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張賢;《衡曲麈譚》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6 夏賢智;西方音樂美學情感論視域下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顏彬;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雪;淺論李贄音樂美學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艷紅;“山歌社”群體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育蓉;恩斯特·布洛赫音樂美學思想初探[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983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98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