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希臘音樂的科學精神——以畢達哥拉斯和亞里士多德的音樂思想為中心
本文選題:希臘 + 音樂; 參考:《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0年04期
【摘要】:古希臘音樂精神是近代西方音樂精神的開端。一方面,古希臘音樂精神來源于當時的科學探索,另一方面,科學精神在古希臘音樂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本文試圖以畢達哥拉斯為代表的自然科學的音樂形式觀,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社會科學的音樂內(nèi)容觀重構(gòu)古希臘的音樂精神,并對當代音樂中的虛無主義和技術主義進行批判,由此正本清源,指出音樂思想應該行走的道路。
[Abstract]:The ancient Greek musical spiri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western musical spirit. On the one hand, the spirit of ancient Greek music originated from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t that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pirit of science was perfectly embodied in ancient Greek music.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musical spirit of ancient Greece from the view of music form of natural science represented by Pythagoras and the view of music content of social science represented by Aristotle. By criticizing nihilism and technicalism in contemporary music,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music thought should walk the road.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J60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慶年,王達敏;錢鐘書與休謨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陳祥明;論科學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3 朱萬曙;真圓亮俗——黃梅戲表演藝術的美學特色[J];安徽新戲;1996年04期
4 王金龍;生活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審美經(jīng)驗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5 王列生;知識增長的四種方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董學文;文學的接受與審美烏托邦[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7 仇春霖;理性的呼喚——兼論德育的本質(zhì)[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2年02期
8 裔昭印;希臘化時代的婦女與東西文化交流[J];北方論叢;1999年06期
9 王建勛;20世紀音樂的變化及其原因探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10 李劍;論比較教育的目的性與審美性[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玉東;;以科學發(fā)展觀引領編輯的審美意識[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許春翎;;古典文學作品英譯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闡釋——兼評林語堂譯介《浮生六記》中的審美體驗[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桂強;;景觀美學的自律與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周可真;;生活論——哲學的后現(xiàn)代形態(tài)[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楊學功;本體論哲學批判[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凱;儒家元典與中國詩學[D];四川大學;2002年
5 劉翠;人的生存本體論結(jié)構(gòu)[D];黑龍江大學;2003年
6 文貴良;危機與新生[D];復旦大學;2003年
7 丁賢善;中國現(xiàn)代武俠小說的敘述藝術[D];蘇州大學;2003年
8 鐘錫南;金圣嘆文學批評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平;神yG時代的詩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10 胡建次;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明;文學作品意義闡釋的歷史變異性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說比較[D];湘潭大學;2001年
4 展輝;文藝新思維論綱[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5 馮鞏;相聲藝術創(chuàng)新的探索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孫寧;“文氣”的生命內(nèi)涵與美學意蘊[D];西北大學;2002年
7 黃學龍;論數(shù)字技術對電影藝術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林志剛;關于武術與西方體育審美方式特征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化鉉;論歐洲浪漫主義美學與浪漫主義繪畫[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余學玉;由理性向非理性過渡的橋梁[D];安徽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妮;;提升音樂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新西部;2010年01期
2 三田德明;;日本雅樂:論傳承實態(tài)和亞洲傳承之可能性[J];藝術評論;2010年03期
3 高宏菊;;高師音樂專業(yè)課程設置的思考[J];音樂天地;2010年02期
4 李興梧;;略論巴洛克時期意大利器樂藝術的“新”成就[J];音樂天地;2010年02期
5 武慧;;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小提琴藝術理論研究綜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紅梅;;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tǒng)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詹林平;;民族音樂如何體現(xiàn)主流文化[J];民族音樂;2010年01期
8 馬軍紅;;蔡元培音樂美育思想的實施[J];民族音樂;2010年01期
9 陳勁松;;云南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J];民族音樂;2010年01期
10 黃少蕓;;如何提高學前兒童鋼琴學習的效率[J];民族音樂;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式鍇;;有關和聲專業(yè)課教學根基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肖武雄;;頻譜音樂的和弦連接邏輯依據(jù)[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鄧波;;中國1949年以前的和聲與對位教學[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中國音樂學院和聲復調(diào)成果一覽表[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蘇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nèi)蒙古卷)[C];2010年
6 潘淑華;;蒙古族音樂教學要從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入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nèi)蒙古卷)[C];2010年
7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課題組;;“全員參與 多方滲透 立體浸濡”構(gòu)建校園聽覺場效應[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8 郭法琦;;論古希臘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9 方曉東;;希臘化與羅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10 陸躍峰;;論希臘時代的高等教育[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列》[N];哈爾濱日報;2010年
2 璩靜;新聞出版產(chǎn)業(yè)出臺“新政”[N];中國改革報;2010年
3 新華;非公有資本參與文化產(chǎn)業(yè)渠道拓寬[N];福建工商時報;2010年
4 孫韶華;新聞出版大餐:民營資本看得見還摸不著[N];經(jīng)濟參考報;2010年
5 楊鳳崗;追蹤中國社會的信仰時代[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任秀萍 王春鮮;農(nóng)民作曲家史掌元音樂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座談會召開[N];中國藝術報;2010年
7 記者 孫麗麗;市音樂家協(xié)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N];萊蕪日報;2010年
8 陳志強;2009年社會音樂生活熱點述評[N];中國藝術報;2010年
9 見習記者 丁靜 記者 張譙星 實習生 范淳鈺;著名作曲家徐沛東建議 海南應創(chuàng)建一個音樂創(chuàng)作基地[N];海南日報;2010年
10 郭小凌 首都博物館館長;作為史學本原的歷史記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孝根;柏拉圖對話文體與思想創(chuàng)制之關系[D];浙江大學;2009年
2 盧璐;高為杰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志強;公元前6-前3世紀中西方語言學的萌芽[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許洪帥;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艷;神學批判的終結(jié)與現(xiàn)實批判的開端[D];吉林大學;2006年
6 楊玉成;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tǒng)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7 李道剛;思想的自由與約束[D];山東大學;2005年
8 李磊;信仰與理性的匯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9 張小梅;唐代中日音樂文化交流史專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10 姜小鵬;論喬治·克拉姆音樂中的音色與織體[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蕾;琵琶演奏中弦外動作的情感表現(xiàn)分析[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2 魏巍;關于二胡演奏藝術二度創(chuàng)作的若干思考[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3 王楊凜;論劉德海琵琶曲“宗教篇”的創(chuàng)作特征[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4 胡波;皮亞佐拉與他的探戈[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5 李釗;科技的部分領域?qū)Ρ彼我魳返挠绊懷芯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6 李艷燕;康巴諾爾二人臺音樂藝術特征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胡人;紀實美學視野下紀錄片音樂的新發(fā)展[D];重慶大學;2009年
8 趙俊娜;論聲樂表演中歌唱與語言的關系[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9 劉揚;俞遜發(fā)笛子藝術探微[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10 陳曦瑤;從不同時期二胡的演奏和創(chuàng)作來看二胡演奏的演進[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860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86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