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的“超越”——透視高師視唱練耳課程中的音樂審美內涵
本文選題:音樂審美 + 心理學 ; 參考:《民族藝術研究》2010年06期
【摘要】:視唱練耳所具有的嚴密邏輯性和技能性長期以來被人們所承認。識譜、聽記等技能訓練固然重要,但過分強化學科的認知性,其意識中的情感、想象力、審美能力就會相應減弱,由此引發(fā)的枯燥、乏味等學習心理常常使視唱練耳中的審美功能被忽略,"音樂審美心理"是近年來在各種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學論著中頻繁出現(xiàn)的界定,鑒于該學科邊緣性與多學科交叉的特點,筆者將結合音樂美學與音樂心理學對"音樂審美心理"的研究概況,對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心理關系進行探索,尋求技能與情感的高度融合,超越"重技輕藝"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高師視唱練耳的教學,提供多視角的思維分析方式。
[Abstract]:The strict logic and skill of solfeggio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by people.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skills, such as reading and listening, but it is too much to 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emotion, imagination and aesthetic ability in the consciousness will be weakened accordingly, and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caused by it often makes the aesthetic merit in the solfeggio. It can be ignored. "Music aesthetic psychology" is a frequent definition in all kinds of musical aesthetics and music pedagogy in recent years.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ubject,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the research of music aesthetics and music psychology to the "music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carry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lfeggio and the music aesthetic psychology. Explore, seek the high fusion of skill and emotion,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heavy skill and light art", and provide a multi perspective thinking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teaching of solfeggio.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13.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a;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J];中國音樂;2005年01期
2 資利萍;認知心理學向藝術領域的拓展及對音樂教育的啟示[J];中國音樂學;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泓茹;論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王建勛;20世紀音樂的變化及其原因探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3 汪英俊;談聲樂教師的素養(yǎng)[J];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4 彭傳山,王章偉;淺析“練耳卷”內容選擇和組織的心理學依據[J];池州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5 李群英,周靜;論體育院校健美操教學中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J];湘南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張海英;;淺談高等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柯錦泉;淺談音樂欣賞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2年09期
8 程建平;論音樂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同一性[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劉大巍;歌唱藝術活動中聽覺現(xiàn)象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10 王唯;音樂藝術的功用——音樂美學的話題之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吳穎;音樂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謝雪梅;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分形[D];浙江大學;2006年
4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文瀾;素質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永健;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中的位置[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7 劉鎮(zhèn)波;云杉木材共振板的振動特性與鋼琴聲學品質評價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8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李妍妍;盧梭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元玲;當代中國中小學音樂教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林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現(xiàn)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丹曦;論高師鋼琴的體驗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容霞;性格特征對聲樂學習及演唱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馮洋;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和聲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揚;音樂課程綜合理念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權泉;論高師聲樂教學之“以情優(yōu)教”[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史鐸;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兒童音樂教育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崔中梅;鋼琴集體課教學中音樂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10 任麗君;論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歌形態(tài)[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沛;從“零點計劃”和多元智力理論到音樂教育的觀念更新——人類認知研究的藝術觀點和音樂教育的認知主義心理學基礎[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誠;;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尋找心理導向的路標[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2 陳耀飛;高陽;侯英;;淺談音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3 凌茜;;視唱學習中的四態(tài)合一與“格式塔”心理學[J];歌海;2011年04期
4 張沛芳;;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情感在美聲教學中的重要性[J];今傳媒;2011年07期
5 楊金;;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儒釋道的心理印想[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6 劉俊娜;;尋找聲樂教學中心理風向標[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7 ;中文母語造就音樂天才[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5年04期
8 薛丹;;淺談音樂教育對提高學生“情商”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9 付文娟;;音樂雅俗問題的現(xiàn)狀研究綜述[J];神州;2011年11期
10 李亮;;音樂與戰(zhàn)爭之間的辯證關系[J];民族音樂;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海宏;;音樂欣賞課相關的美學、心理學問題分析(講座提綱)[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彭曉宇;;淺談歌唱發(fā)聲中的心理活動[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3 葉紅;;淺談歌唱與聲樂教學中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從我戰(zhàn)勝“痙攣性發(fā)聲障礙”說開[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4 馮效剛;;音樂表演心理學的任務[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張海坤;;學好鋼琴的必要條件[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劉正龍;;淺論社會音樂活動組織者的素質[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郭曉雯;;想象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意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鄧麗娟;;音樂欣賞教學初探[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鄒光宇;;民族音樂元素的情緒維度與梯度初探[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曲寧;劉紅寧;;成就目標與表演焦慮[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田玉斌;要把中聲區(qū)作為橋梁和通路來解決[N];音樂周報;2006年
2 段茂南;探索音樂表演的美學奧秘[N];音樂周報;2007年
3 孫明君;流行歌曲歌詞:當代文學研究的盲區(qū)[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4 張靜;藝術與科學親密接觸[N];音樂周報;2007年
5 劉曉航;高師視唱練耳教學心得[N];音樂周報;2008年
6 九間;遙滾巨星的二元形象[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凍鳳秋邋實習生 張軼娟;璩清林:情系民族聲樂教育[N];河南日報;2008年
8 王石川;“鋼琴論”挨批,,說冤也不冤[N];廣州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瑩;節(jié)奏訓練在普通高校音樂教學實施中的價值與意義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2 單紅梅;鋼琴演奏的緊張與放松問題芻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薛瑾;鋼琴教育與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高旖;歌唱技術訓練中的心理意識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5 柏艷;聲樂表演藝術心理路程的調查分析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瓊;改革開放三十年音樂美育思想譜系的梳理與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2年
7 王放;柴科夫斯基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潘坤;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歌唱心理[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黃彥;試論聲樂教學中的歌唱心理培養(yǎng)[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尚建;瞿希賢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066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80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