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資借鑒的模板——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述評
本文選題:中央民族大學 切入點: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 出處:《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高校開展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是透過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學習,讓學生提高綜合素質(zhì),開拓音樂視野,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從而實現(xiàn)音樂文化價值,其目的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本文通過對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評述,論述了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的學科特色、模式特色、生源選拔特色和教學特色,說明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在中央民族大學發(fā)展的同時,其音樂價值觀也隨之植入學生的內(nèi)心并得以確立。此案例可為高校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份借鑒與參考。
[Abstract]: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minority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roaden their musical field of vision,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music culture. The purpose of the education is to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According to the re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ority music education in the Conservatory of Music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Conservatory of Music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selection and teaching show that the music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developing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his cas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繼峰;王麗燕;崔志;;以“上平調(diào)式”為基礎(chǔ)的朝鮮族民歌——朝鮮族民族音樂研究之三[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翟繼峰;王麗燕;崔志;;淺析以“下界面調(diào)式”為基礎(chǔ)的朝鮮族民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3 張_+;;音樂學專業(yè)中的“音樂考察與采風”教學工作——以石河子大學音樂學(師范類)專業(yè)為例[J];大舞臺;2011年01期
4 曹彥莉;;河州花兒的語音特色及潤腔[J];大眾文藝;2010年03期
5 李燕;;“杭州小熱昏”的歷史、現(xiàn)狀與振興對策[J];大眾文藝;2010年23期
6 周·特古斯;;“勃額”與“畢摩”——原始宗教儀式音樂文化的跨文化個案比較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2009年04期
7 銀卓瑪;殷志華;;簡述音樂人類學發(fā)展軌跡[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周金元;;各美其美 各優(yōu)其優(yōu)——兩本《民族音樂學概論》之比較[J];黃河之聲;2008年06期
9 郭德慧;“花兒”演唱方法探微[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樓徐燕;論蕭友梅的國樂觀[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曦帆;“藏彝走廊”樂舞文化選點考察與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7年
2 單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3 匡君;二十世紀中國民族管弦樂配器中的音色觀念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杜悅艷;回歸本原[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薛雷;梨園拉魂第一腔[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6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錢建明;物語新聲 絲竹相和[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0年
8 喬馨;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巖洞嘎老文化傳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吳慧娟;福建仙游三—教儀式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10 燕飛;當代中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對新音響的探索與實踐[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秋麗;維吾爾《十二木卡姆》“達斯坦”與歌劇《艾里甫與賽乃姆》唱段與之對比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2 溫燕;陜北道情的音樂考察與文化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媛媛;河北遵化馬坊嶺村吳家古曲的調(diào)查與初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明志;裕固族傳統(tǒng)民歌與新民歌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謝娟;侗族大歌藝術(shù)風格及其社會功能研究[D];貴州民族學院;2010年
6 張應華;貴州梭戛“長角苗”音樂文化生態(tài)考察與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2年
7 馮卓慧;蒙漢文明的碰撞與交融——論草原民歌蒙漢調(diào)[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8 關(guān)意寧;東北漢族民歌音樂特點的多視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任麗君;論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歌形態(tài)[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10 魏琳琳;二人臺音樂形態(tài)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閑窗錄夢>譯編》出版[J];滿語研究;2011年01期
2 許鑫;;鄂倫春三姐妹(鄂倫春族)[J];中國民族;2011年07期
3 李世林;;王世貞史學研究述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4 ;王國能作品選[J];美術(shù)界;2011年07期
5 常民強;;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李商隱研究述評[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6 喜饒尼瑪;;從中央民族大學看中國藏學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馮克江;;辭書評論問題述評[J];瓊州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張國禮;董奇;;問題行為綜合理論模型及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9 苗東霞;;中亞民族語言文化論壇在京召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年04期
10 伍姣麗;;魯迅舊體詩研究述評[J];華中人文論叢;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治良;郭力平;;加工分離說的發(fā)展述評[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2 何安明;惠秋平;;智力理論發(fā)展述評[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毛洪波;;漢語連讀變調(diào)解釋性研究述評[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4 趙嵐;;我國圖書發(fā)行渠道改革研究述評[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5 王德芳;余林;;虛擬社會關(guān)系研究述評及展望摘要[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田葆栓;;我國長大貨物車的最新進展與關(guān)鍵技術(shù)問題[A];特種貨車論文集[C];2005年
7 趙婷;周毅剛;;國內(nèi)城中村研究十年述評[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8 王成城;劉洪;劉善堂;;同一性與組織有效性研究述評[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郭永玉;;維爾伯及其超個人心理學述評[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10 王啟才;;考古問今論《大成》[A];楊繼洲《針灸大成》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婧姝 實習生 阿迪娜;科學的保護才是正確的保護[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記者溫紅彥;共建中央民族大學[N];人民日報;2002年
3 ;蓬勃發(fā)展的中央民族大學[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柴克儉;中央民族大學實現(xiàn)新世紀跨越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汪鵬庭;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實踐基地在鄯善掛牌[N];吐魯番日報(漢);2010年
6 本報記者 孫文振;中央民族大學多舉措保證 受災地區(qū)和貧困新生“第一時間”入學[N];中國民族報;2010年
7 鄂義太;把中央民族大學建設(shè)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N];中國民族報;2011年
8 ;美美與共·風物[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美美與共·薪火[N];中國民族報;2011年
10 ;高金素梅中央民族大學畢業(yè)[N];團結(jié)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百永;國民政府治藏政策及其實施研究(1927-1949)[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昱成;中國苗族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王艷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張苗苗;社會變遷中的壯文教育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5 周玉琴;當代中國少數(shù)民族政治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周汝永;民族地區(qū)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張銀花;民族和諧發(fā)展:理論與實證[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8 劉麗君;清代順康兩朝科道官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王存河;宗教與西部少數(shù)民族現(xiàn)代化[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常開霞;我國社會轉(zhuǎn)型期民族利益協(xié)調(diào)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杰;中央民族大學治理結(jié)構(gòu)的歷史演變與理論思考[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孔翠芳;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李昌良;《新華副刊》之《工人習作專頁》述評[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薇;后現(xiàn)代法學述評[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5 吳桂群;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團結(jié)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陳文靜;二十世紀中國影戲研究百年述評[D];四川大學;2006年
7 張麗麗;中央民族大學社團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8 蔣書同;五四時期湖南報刊述評[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陳瑩;口語教材述評[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10 費紅偉;中國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道路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846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68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