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朝宮廷修樂背景考
本文選題:乾隆 切入點:宮廷音樂 出處:《學術(shù)界》2010年06期
【摘要】:有清一代的禮樂建設(shè),在乾隆朝達到了高度發(fā)展的程度。至此以后,由于清朝國勢的衰微,在中國古代奉行幾千年的禮樂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乾隆朝禮樂建設(shè)有其深厚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背景。即"康乾盛世"與努爾哈赤到雍正五朝的禮樂建設(shè),為乾隆進行宮廷音樂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和文化基礎(chǔ)。
[Abstract]:The ritual and music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the Qianlong Dynasty. After that, due to the decline of the Qing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rites and music follow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gradually withdrew from the historical stage.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n the Qianlong Dynasty had its profound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Qianlong for the palace music reform, laid a solid mater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桂騰;清代乾隆朝宮廷禮樂探微[J];中國音樂學;200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明輝;;清代宮廷音樂的政治文化作用[A];第二屆國際滿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1999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勤璞;遼陽《大金喇嘛法師寶記》碑文研究[J];滿語研究;1995年02期
2 顏廷真,陳喜波,韓光輝;清代熱河地區(qū)盟旗和府廳州縣交錯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雷炳炎;清代旗人封爵略論[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4 王景譯;清初八旗內(nèi)部的民族融合[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5 陳應(yīng)時;《管子》、《呂氏春秋》的生律法及其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李幼平;宋代新樂與編鐘[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7 劉莎;《詩經(jīng)》中樂器總量及類別探討——關(guān)于其樂器學諸問題的闡釋之一[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許兆昌;;試論上古時期“樂”的政治表達功能[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9 姚依紅,馬清華;詩歌多維表義特征的內(nèi)在關(guān)系[J];寧夏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10 王春強;陽燦飛;;清代皇室婚姻制度芻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傳飛;相和歌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2 曾智安;清商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韓寧;《樂府詩集》“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成積春;走向盛世的政治思維[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李勤璞;蒙古之道[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6 陸勇;傳統(tǒng)民族觀念與清政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康瑞軍;宋代宮廷音樂制度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8 劉曉江;中國近代和聲技法的調(diào)域類型及歷史走向[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9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吳志武;《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源媛;唐宋雅樂的對比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關(guān)意寧;東北漢族民歌音樂特點的多視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汪洋;宋代五禮儀式音樂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呂雅莉;明代宮廷音樂[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5 陳瑞泉;《史記》“世俗之樂”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淼;李賀樂府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宇;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音樂共通性史例探究[D];天津大學;2006年
8 張紅梅;南朝宮廷音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漫;唐代樂舞《霓裳羽衣》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10 丁璐;中國音樂史研究的科學化進程[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敏學;葉鍵;;明代宮廷音樂管理體制及其時代特征[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陳毅勤;;承德清音會傳承史探析[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年03期
3 李富;王文通;田鵬程;;“北方弓箭手”奏響“蒙古汗廷音樂”[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1年07期
4 木齋;;論唐代樂舞制度變革與曲詞起源[J];文學評論;2011年05期
5 徐忠奎;;唐代教坊中的音樂教育[J];民族音樂;2011年03期
6 周文林;;唐代音樂機構(gòu)概況及其功用[J];飛天;2011年16期
7 張曉峰;;淺析古箏的歷史與源流[J];華章;2011年23期
8 舒順萍;;從《諫逐客書》的記載論箏的起源[J];文史雜志;2011年04期
9 王雅婕;;隋唐樂部中龜茲伎的器樂特征[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黃英;;淺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音樂的關(guān)系[J];音樂探索;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潘照東;;論蒙元宮廷音樂及其文化藝術(shù)價值[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2 周興燕;;關(guān)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再度調(diào)查淺識[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shè)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麻彥君;蒙古族林丹汗宮廷音樂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N];赤峰日報;2011年
2 記者 藺玉堂;避暑山莊宮廷音樂再現(xiàn)[N];光明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孟憲玲;京音樂:空靈古聲誰演繹[N];中國民族報;2004年
4 孟琦;京音樂要“斷弦”[N];北京科技報;2004年
5 錢昊平;智化寺音樂瀕臨滅絕[N];中國工商報;2003年
6 鄭昭;用 商 業(yè) 手 段 發(fā) 展 南 音[N];福建日報;2004年
7 王樹英;印度的音樂[N];中國民族報;2005年
8 夏榆 見習記者 石巖;走到哪里哪里唱[N];南方周末;2004年
9 張伯瑜;樂器與樂隊[N];音樂周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錢鋼;縹緲仙樂古風再現(xiàn)[N];鎮(zhèn)江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福利;遼金元三史樂志研究[D];揚州大學;2001年
2 羅宇佳;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yè)學業(yè)表現(xiàn)性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國強;宋代教坊樂制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gòu)設(shè)置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劉曉燕;唐末五代宮廷音樂與遼承唐樂的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3 曹園園;唐代宮廷音樂與道教音樂綜合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紅梅;南朝宮廷音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邢鑫;中國歷史上的法曲及其曲目的考察[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6 崔競源;北京宮廷音樂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阿維雅斯;論“古日哆”藝術(shù)特征及其流變[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章瑜;瀏陽祭孔音樂探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柘曉燕;宋代市民音樂的繁盛[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2年
10 南紅國;西安都城隍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57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65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