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視角下的傳統(tǒng)音樂出版思考
本文關鍵詞: 文化傳承 音樂出版 路徑 出處:《傳媒》2014年2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前的傳統(tǒng)音樂出版物因無法適應民眾生活化、娛樂化的審美傾向而無法有效發(fā)揮其文化傳承作用。只有破除傳統(tǒng)音樂出版的體制束縛,推進其市場化、產業(yè)化和數字化進程,才能使其擔負起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
[Abstract]:The current traditional music publication can not play its cultural inheritance role effectively because it can not adapt to the people's life and entertainment aesthetic tendency. Only break the system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music publication and promote its marketizatio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can enable it to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作者單位】: 齊齊哈爾大學;
【分類號】:G239.2;J605
【正文快照】: 踐中。2.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現(xiàn)代音樂的思想源泉。傳統(tǒng)音樂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傳播過程,仍然能夠以現(xiàn)實的面貌呈現(xiàn)于世,其本身足以說明傳統(tǒng)音樂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tǒng)音樂文化能夠存續(xù),得益于其蘊涵的豐富情感仍然能夠使現(xiàn)代人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豐富情感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淼欲;;中國文化性格[J];全國新書目;2006年16期
2 宋偉;;大力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 全面促進發(fā)展繁榮[J];寧波通訊;2007年09期
3 黃春宇;黃大昭;李晉;;保護資源 活化資源——300多名專家論鹽文化遺產的開發(fā)與保護[J];鹽業(yè)史研究;2011年03期
4 杜麗萍;;中西文化性格比較談[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12期
5 智樹真;肖炎萍;;淺談設計之源——讀《和風賞花幕——日本設計的文化性格》有感[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2年06期
6 鄭桂田;中西方文化性格之比較——談“情”與“理”[J];殷都學刊;1993年04期
7 方真;關于文化更新和發(fā)展的若干問題[J];哲學研究;1996年05期
8 韓濱中;少數民族文化性格淺談[J];民族團結;1997年02期
9 祖霞;;文化與課程關系辨析[J];校長閱刊;2006年08期
10 董維濤;;我國五個城市的市民文化性格[J];學子;200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宋維多;;從當前文學形象看東西方文化性格的兩重性——簡析跨界人物的文化屬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三輯)[C];2013年
2 徐曉望;;論福建思想文化的發(fā)展道路[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二卷][C];2011年
3 謝重光;;漳、泉二州文化形態(tài)異同論[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4 閻耀軍;;文化區(qū)域與區(qū)域文化性格的識別[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牛宏偉;;堅持文化的開放性是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的內在要求[A];紀念鄧小平(下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孫要良;;當前價值觀和文化建設工作中的幾個爭議問題[A];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第十四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俞朝卿;;和合——寒山寺文化的真諦[A];中國·蘇州——首屆寒山寺文化論壇論文集(2007)[C];2007年
8 秦德君;張玲彤;;中國國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9 劉志光;;東方和平主義: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特質[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焦振廉;中醫(yī)的文化性格[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2 陳光亞邋金文林;南京的文化品位[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蕭放;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N];河南日報;2008年
4 熊月之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上海的開埠地文化及其民俗流變[N];文匯報;2009年
5 ;“鄂爾多斯文化”內涵定位座談會發(fā)言精要[N];鄂爾多斯日報;2006年
6 李洪峰;關于文化價值的札記(二)[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白庚勝;維護文化安全 建設文化強國[N];文藝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樹紅霞;《詩經》滋養(yǎng)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N];福建日報;2013年
9 李歐梵 李培德 余秋雨 唐振常 陳伯海 許紀霖 裴宜理 梁元生 梁秉鈞 王蒙 王安憶 許子東;上海與香港“雙城”文化的一次對話[N];文匯報;2000年
10 本報評論員;論壇熱彰顯深圳公共文化提升[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玉;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文化精神之重建[D];吉林大學;2005年
2 翁海亮;論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作用及實現(xiàn)途徑[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富國;試論近現(xiàn)代蘇南教育家的文化性格[D];蘇州大學;2011年
4 徐健;‘學習文化’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金玲玲;“和合”文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張斯童;求知與證悟—中國文化在菲律賓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陳蘅瑾;文化秉性和精神氣質的傳承與顯現(xiàn)[D];浙江大學;2007年
8 武顏文;政治和文化雙重影響下的國家治理[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戈雙劍;論無名氏創(chuàng)作中的文化意蘊[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楠;論當代藝術對中國文化“血脈”的繼承問題[D];吉林藝術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477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47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