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家尹爾韜史料稽考
本文關(guān)鍵詞:古琴家尹爾韜史料稽考 出處:《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古琴 尹爾韜 徽言秘旨 徽言秘旨訂
【摘要】:明末清初古琴家尹爾韜在古琴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后人對他生平的了解卻極其有限,尤其是他在明亡后的隱居階段。在這一階段,他總結(jié)一生琴學,新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新曲,直接或促成出版了三種琴譜,與著名學者孫奇逢祖孫三代有密切的交往,對清初琴壇有著較大的影響,歷來受到較高的評價。本文不滿足于現(xiàn)有的常見史料,重點勾稽出尹爾韜在蘇門隱居期間的生活環(huán)境與古琴活動,填補了這一段空白,有助于加深學者與琴人對尹爾韜及其古琴藝術(shù)的認識與理解。
[Abstract]:Yin Ertao, an ancient pianist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Guqin, but his life was very limited, especially in his seclusion after the death of Ming Dynasty. New cre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music, directly or contributed to the publication of three genres, and famous scholar Sun Qi every three generations of close contac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existing common historical materials, focusing on Yin Ertao'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Guqin activities during his seclusion in Sumen, thus filling this gap. It help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Yin Ertao and his Guqin art.
【作者單位】: 南通江海晚報社;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明清之際的古琴家尹爾韜,無論在當時的琴壇,還是現(xiàn)代的琴史,都有著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明末,喜歡古琴的崇禎帝對他的知遇成為一時佳話;在清初,他的琴聲凝聚了眾多遺民無處寄托的故國之情;在現(xiàn)代,他的兩部琴譜《徽言秘旨》、《徽言秘旨訂》[1]依然在琴人手邊,繼續(xù)發(fā)揮著它的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A llan Barr(白亞仁);論《王者》的由來[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馮爾康;;清代宗族的社會屬性——反思20世紀的宗族批判論[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3 王彥章;;清代一產(chǎn)三男旌表政策之流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趙崔莉;;明清女性的職業(yè)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金晶;;宋琬前后期詩歌藝術(shù)特色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6 蔣寅;;王漁洋“神韻”概念溯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范震威;孔子刪《詩》諸說的辨證與闡釋[J];北方論叢;2001年03期
8 木齋;;《陌上桑》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考辨[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9 莫崇毅;;論《石洲詩話》的神韻詩說傾向[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王冠璽;;再論中國法學發(fā)展的“十字現(xiàn)象”(下)——從現(xiàn)代化法律的繼受中反思“中國特色”[J];比較法研究;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董柏林;黨寧;;恪守與超越:明清士紳教化的雙重取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3 曹天成;郎世寧在華境遇及其所畫瘦馬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4 孫文秀;曹學Oz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5 馮明;張居正改革群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曉川;從新知到常識[D];復旦大學;2011年
7 李松蘭;穿越時空的古琴藝術(shù)[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8 徐小潔;朱諫《李詩選注辯疑》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9 汪仕輝;唐代士族家學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10 陳振禎;中國科舉讖兆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鄭娟;《顏山雜記》校注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書與文學關(guān)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朝陽;論弋陽腔傳播[D];南昌大學;2010年
5 鞏懷霞;《香祖筆記》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倩;中央美術(shù)學院藏《慶壽圖》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7 郭晶;丁承運琴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王剛;清初江南戰(zhàn)事中的弘光四鎮(zhèn)降軍[D];南京大學;2011年
9 閆彬彬;《明史·藝文志》著錄《說林》等34部小說集解[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成永興;明趙]!書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子震,趙春霞;孫奇逢的實學方法論[J];河北學刊;2004年04期
2 段曉華;“始以豪杰,終以圣賢”的孫奇逢[J];檔案管理;2005年01期
3 李知文;;孫奇逢曾講學于蘇州嗎——對《辭源》“孫奇逢”條的商榷[J];貴州文史叢刊;1986年02期
4 李之鑒;孫奇逢心學體系中的辯證法思想[J];中州學刊;1989年05期
5 郭彥玲;中州大儒孫奇逢[J];中州今古;2003年Z1期
6 李之鑒;從孫奇逢到顏習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7 李之鑒;孫奇逢“隨時隨處體認天理”思想論評[J];中州學刊;2002年02期
8 李之鑒;孫奇逢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簡評[J];中州學刊;1990年06期
9 李之鑒;論孫奇逢“原情核理審時度勢”的治學思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10 李之鑒;論孫奇逢“戒心生”觀點的實踐價值和意義[J];殷都學刊;199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瀚青;;論孫奇逢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張顯清;;明末北直清流派的構(gòu)成及其反閹黨斗爭[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3 涂艷;;淺談古琴中蘊含的美學思想[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謝孝蘋;;中國古琴流傳日本考[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二輯)[C];1986年
5 呂景琳;;明代王學在北方的傳播[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6 李春源;;儒、懰、道琴j作p簷
生及音j治vB的探索(“古琴音j,
本文編號:1434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43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