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胡人樂伎對唐代胡樂的貢獻
本文關(guān)鍵詞:涼州胡人樂伎對唐代胡樂的貢獻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量史實資料的研究,對涼州在有唐一代的經(jīng)濟文化地位以及涼州胡人樂伎的相關(guān)資料分析,全面地得出在涼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熏陶下,胡人樂伎通過多樣的方式,對唐代胡樂不斷豐富、發(fā)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大學設(shè)計藝術(shù)學院;
【關(guān)鍵詞】: 涼州 胡人樂伎 唐代胡樂 貢獻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唐代的樂舞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唐代宮廷樂舞形制多樣。經(jīng)過不斷的民族融合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唐代的宮廷舞蹈在形制上已經(jīng)突破了原有的數(shù)量,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十部樂,不僅有中原舞蹈,還有東亞、中亞、西亞地區(qū)的樂舞。第二,“胡樂”、“胡舞”所占比例大。在唐朝形成的《十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莊壯;論早期敦煌壁畫音樂藝術(shù)[J];中國音樂;2004年01期
2 莊壯;敦煌西千佛洞壁畫樂伎[J];敦煌研究;1998年03期
3 趙曉嵐;唐宋詩詞與樂伎[J];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04期
4 劉友恒 ,樊子林;淺談隆興寺大悲閣須彌座石刻[J];文物春秋;1991年01期
5 翟春玲;唐代青石佛座線刻畫“禮佛奏樂圖”賞析[J];中原文物;2004年05期
6 胡小滿;說“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7 古順芳;大同北魏墓葬樂舞俑初探[J];文物世界;2004年06期
8 王恒;司馬金龍墓石雕樂伎樂器研究[J];文物世界;2000年05期
9 莊壯;試論敦煌壁畫音樂藝術(shù)的美學觀[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10 楊榮新;王建墓及其棺床樂伎石刻[J];文史雜志;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莊壯;;甘肅炳靈寺石窟第169窟佛背光樂伎研究[A];炳靈寺石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嚴肅曹;永陵國寶將回家[N];四川日報;2005年
2 楊坤;“北周安伽墓門額石刻圖案”摭隱[N];中國文物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徐驥;“蜀國弦”有望復(fù)活[N];四川日報;2002年
4 李彥英;驚世之作《礬樓夜市》[N];北京日報;2001年
5 新航;河北風景名勝從A到Z[N];河北日報;2002年
6 ;44種古樂器走下敦煌壁畫[N];中國文化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梁顥;唐代宮廷音樂文化對宋代市民音樂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8年
2 劉潔;唐代教坊樂伎與文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笑雪;《東京夢華錄(外四種)》演藝史料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梁海燕;舞曲歌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虹霞;由漢至唐西域樂舞的傳入及其傳播特點[D];河南大學;2003年
7 汪瑩;山東傳統(tǒng)箏樂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堯;魏晉南北朝門閥蓄伎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66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06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