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論徐大純的美學思想——以《述美學》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8-11-17 14:55
【摘要】:徐大純是一位當今美學研究界普遍忽視的美學家,但是其在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史上的地位卻相當之高!妒雒缹W》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史上一篇比較重要的文章,從多個方面介紹了作為學科的西方美學,同時對現(xiàn)代美學學科體系的建構(gòu)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bstract]:Xu Dachun is an esthetician who is generally neglected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 research today, but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is quite high. [description of Aesthetics] is a relatively important artic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estern aesthetics as a discipline from many aspects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麗;王確;;美學課——民初“美學”教師肖像掃描[J];文藝爭鳴;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超;;孔子形象:歷史知識與社會意識——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吳洪成;李占萍;;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失落——保定蓮池書院個案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張洪萍;;教育改革與政治制約——張百熙與京師大學堂的重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3期

4 李春萍;;從“中學”到“國學”: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的學科化路徑[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2期

5 黃湘金;;貴胄女學堂考論[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6 景曉平;;京師五城中學堂與清末中等教育近代化[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7 孫邦華;顏芳;;論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師范大學的生存危機[J];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8 范玉紅;;清末新政倡行圖書館的立場與貢獻[J];圖書與情報;2006年04期

9 胡延峰;;留學生與清末民初西方心理學翻譯[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唐欣玉;;“得尺得寸,為旱年一溉之計”——南洋公學譯書院的翻譯出版活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曹春平;;轉(zhuǎn)變“下等人”的“落后”意識——20世紀早期“國語教科書”創(chuàng)編意義簡析[A];教育領(lǐng)導(dǎo)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楊曉;;我國中小學課程設(shè)計研究的歷史演進綜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廖茂忠;沈紅;;民國時期學生資助政策的演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學制比較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5 張偉;;代數(shù)教科書中的“因式分解”沿革研究[A];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六屆自然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史暉;轉(zhuǎn)型與重構(gòu):中國近代課程制度變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顏芳;近代學術(shù)轉(zhuǎn)型視野下的燕京大學國學教育[D];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方家峰;中國近代高等工業(yè)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學;2011年

7 趙娟;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小說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8 耿潔;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9 王昌善;我國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郭輝;民國國家儀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寧旎;語文高考如何考查選修課有關(guān)問題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楊文文;二十世紀初中國兒童觀與兒童文學觀念發(fā)展進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葉波;影響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程麗燕;改革開放以來的儒學“復(fù)興”現(xiàn)象研究——曲阜一角透視[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付佳;大學官本位現(xiàn)象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黃立剛;高中班主任工作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溫慶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20世紀初期的文學史編纂[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波;我國高校教育類課程設(shè)置的演變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蓉蓉;張百熙的學制改革思想及其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歐陽曉;近代以來中國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演變及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世濤;和而不同 共生共榮——從20世紀美學討論展望新世紀美學的發(fā)展[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張立斌;不在“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美學學科“類”定位的超理性文化思考[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崔顯艷;;美學:一門年輕的學科[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4期

4 吳玉英;;“綠色人生”的美學之思——析《生態(tài)存在論美學論稿》[J];語文學刊;2006年09期

5 潘雁飛;;讀易健《美學》[J];云夢學刊;2007年02期

6 楊海明;;“生存實踐論”理念下的師范類美學的教學改革[J];河池學院學報;2009年S1期

7 李西建;當代美學的哲學建構(gòu)與文化選擇[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8 何江寧;;“美學”何以可能——對鮑姆嘉通的“Aesthetica”及其相關(guān)概念的探析[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8年04期

9 曾耀農(nóng);論美學學科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濟寧師專學報;1998年05期

10 李淑華;龍江;;論美學轉(zhuǎn)型[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曾憲;;回歸學科傳統(tǒng)、回歸學術(shù)本位——關(guān)于規(guī)范地發(fā)展當代中國美學學科的建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楊曾憲;;美學學科的困惑與覺醒[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全國美學學會第三屆年會勝利閉幕[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4 郭昭第;;美學的學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楊曾憲;;擺脫“大菜”情結(jié),建設(shè)社科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張立斌;;美學:學科發(fā)展的體系性及界限性[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謝金良;;轉(zhuǎn)型時期審美文化研究如何轉(zhuǎn)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8 王旭曉;;中國美學的歷程與轉(zhuǎn)向[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fù)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9 楊江濤;;詩維的向度[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劉悅笛;;從美學“在中國"到“中國的”美學——一段西學東漸和本土創(chuàng)建的歷史[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曾繁仁;生態(tài)美學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新突破[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韓德信;生態(tài)美學——美學轉(zhuǎn)型的一種嘗試[N];文藝報;2004年

3 邱紫華 宋雄華;宏大的范疇體系[N];光明日報;2007年

4 曾繁仁;論生態(tài)審美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5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張法 章輝;追問美的真相[N];社會科學報;2003年

6 瀟牧 李雪;中國現(xiàn)當代美學該如何發(fā)展[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7 孟建偉;科學美學的構(gòu)建[N];光明日報;2004年

8 何志鈞 孟凡生 魯東大學文學院;產(chǎn)業(yè)化的時代美學走向泛化與庸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曾繁仁;中西交流對話與當代生態(tài)美學[N];光明日報;2005年

10 丁來先;當代美學應(yīng)往何處去?[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黎明;感性智慧:維柯美學思想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2年

2 史磊;新中國美學課研究(1949-1965)[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王麗;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課程發(fā)生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谷鵬飛;應(yīng)用美學學科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5 梁成帥;從身體哲學到身體美學[D];揚州大學;2013年

6 彭水香;《美學與藝術(shù)批評雜志》與美國分析美學[D];西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書婉;時間&美學[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2 秦曉寒;中國1980年代的“美學熱”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譚容杰;傳播美學學科初探[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筵莉;“美學”概念在中國近代的緣起與演變[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小建;“美學”概念在中國20世紀的演變[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家民;美學在當代的問題與出路[D];蘭州大學;2007年

7 鄭德;蔡元培美學思想流變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鄒松鶴;悅志悅神[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吳笑韜;審美無功利性命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8年

10 趙新雅;探究現(xiàn)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國化過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3381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381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471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