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彝族漢語詩歌意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10:43
本文關(guān)鍵詞:當代彝族漢語詩歌意象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當代彝族漢語詩歌 意象 花 宗教 人物 現(xiàn)代變遷
【摘要】:意象是詩歌的靈魂。對于意象在詩歌的構(gòu)成中的重要性的討論,學術(shù)界已經(jīng)取得了許多成果。而在對當代彝族漢語詩歌這樣一個已取得一定成就和反響的現(xiàn)代詩群的研究中,對詩歌意象的整體性討論還顯得不夠。對當代彝族漢語詩歌意象的研究實際上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它不僅是彝族詩人主觀情志的具象載體,更承載著當代彝族詩人集體記憶的沉淀。這種沉淀包括了彝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認知感,也映照出了現(xiàn)代文明圍困之下彝族傳統(tǒng)社會的現(xiàn)實命運與彝族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反思。本文主要探討了當代彝族漢語詩歌中的“花”意象、宗教意象和人物意象,這三類意象僅只是當代彝族漢語詩歌意象海洋中的點滴。第一章是對“花”意象的探討!盎ā币庀蟮臅鴮懗浞终宫F(xiàn)了當代彝族詩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頌揚與詩意回歸,它是彝族花文化的折射,也是彝族山地文明的剪影。當代彝族詩歌“花”意象的生成很大程度上基于彝族對“花”的宗教性膜拜。在具體的詩歌建構(gòu)中,“花”意象也展現(xiàn)出它自身獨特的藝術(shù)屬性,為詩歌營造了一份山地生態(tài)的意境美。第二章是對宗教意象的研究。宗教屬性是彝族詩歌的底色,它給當代彝族詩歌的閱讀帶來了迷幻的美學感受。彝族詩歌宗教美學的魅力不只源自彝族傳統(tǒng)文化對萬物有靈的生命意識,更在于其宗教思維中自然流露的神秘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是彝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原色,并內(nèi)化為彝族人的族群意志,而且還牽引著當代詩人走向文化的回歸之路。這一章所討論的火種、雪靈、顏色,以及畢摩意象正是這種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第三章是對人物意象的解讀。人文環(huán)境的和諧是彝族千百年來能持續(xù)保持文化活力的重要原因。彝族是一個特別注重人的生活體驗與生命意識的民族,因此十分擅長對人性光輝的探索與雕刻,也在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閃光的人物原型。本章選取了母親、妻子、打工人這三個代表性的人物意象進行解讀,意在通過對這些意象的分析,揭示彝族獨特的“以人為尺度”的傳統(tǒng)審美觀,以及他們在現(xiàn)代文明圍困之下對族群現(xiàn)狀與精神重塑的反思。
【關(guān)鍵詞】:當代彝族漢語詩歌 意象 花 宗教 人物 現(xiàn)代變遷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6
- 一、選題緣由8-9
- 二、研究對象說明9-12
- (一)當代彝族漢語詩歌9-11
- (二)詩歌意象11-12
- 三、研究現(xiàn)狀述評12-15
- (一)詩歌整體發(fā)展與流變的研究13-14
- (二)從個體詩人及其作品的研究14-15
-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15-16
- 第一章 彝族當代漢語詩歌中的“花”意象16-32
- 第一節(jié) 苦蕎花意象17-22
- 第二節(jié) 杜鵑花意象22-28
- 第三節(jié) 攀枝花意象28-31
- 本章小結(jié)31-32
- 第二章 彝族當代漢語詩歌中的宗教意象32-57
- 第一節(jié) 雪靈意象33-37
- 第二節(jié) 畢摩意象37-42
- 第三節(jié) 顏色意象42-50
- 第四節(jié) 火種意象50-56
- 本章小結(jié)56-57
- 第三章 彝族當代漢語詩歌中的人物意象57-73
- 第一節(jié) 母親意象58-62
- 第二節(jié) 妻子意象62-67
- 第三節(jié) 打工人意象67-72
- 本章小結(jié)72-73
- 結(jié)語73-75
- 參考文獻75-7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和研究成果78-79
- 致謝7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馬紹璽;少數(shù)民族詩歌的堅守與新生——來自一份詩歌創(chuàng)作訪談的思考[J];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04期
2 羅慶春;穿越母語:論彝族口頭傳統(tǒng)對當代彝族文學的深層影響[J];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04期
3 蒲惠民;三色世界交響詩——評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的詩歌創(chuàng)作[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4 羅布江村,徐其超;和而不同——新時期四川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漢文化[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5 李芳;;彝族古詩《紅白杜鵑花》審美運思方式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8期
,本文編號:771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7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