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言《茗柯文編》的稿本到刻本
本文關(guān)鍵詞:張惠言《茗柯文編》的稿本到刻本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張惠言 《茗柯文編》 稿本 刻本
【摘要】:張惠言去世后,其甥董士錫據(jù)張惠言遺稿編集,厘定為《茗柯文編》初、二、三、四諸編,并謄清為定稿本,嘉慶十四年《茗柯文編》初刻本便是據(jù)董編稿本刊刻。董編稿本先后經(jīng)劉氏嘉業(yè)堂、黃節(jié)、葉恭綽遞藏,后歸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取稿本與初刻本相比勘,可以研究《茗柯文編》從稿本到刻本衍生過程中的沿承與新變:稿本中的大量評點唯有簡短之評尚保留,被刻為眉批;刻本基本上忠實稿本原文及符號,但也會對稿本不當之處進行潤飾;稿本唯編定前四編,未收之文悉數(shù)附錄其后不分卷,刻本沿用稿本初、二、四編之次第,對第三編進行了篇目調(diào)整,并將稿本不分卷諸文析為補編、外編四卷。在刻本重編的過程中,刪去了張惠言的三篇壽序,可據(jù)稿本重為輯佚。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關(guān)鍵詞】: 張惠言 《茗柯文編》 稿本 刻本
【分類號】:I206.2
【正文快照】: 在古籍文獻研究領(lǐng)域,稿本文獻一直頗受研究者注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文獻性質(zhì)具有獨一性;倘此稿本為名家所寫,又會使其附加上一層文物價值。部分傳世稿本有對應(yīng)的刻本可以比勘,使我們可以研究某些著作的原初形態(tài)以及從稿本到刻本的衍生過程,從中亦可窺見作者思想、文獻形制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曉丹;;張惠言詞的創(chuàng)作取徑與人格境界[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2 彭波;;淺論張惠言治經(jīng)與其文學的關(guān)系[J];現(xiàn)代語文;2006年11期
3 嚴明,董俊玨;張惠言散文簡論[J];蘇州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謝忱;事事爭當“第一流”的張惠言[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董俊玨;論張惠言的古文觀[J];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6 靳欣;;在矛盾與執(zhí)著中完成自己——讀張惠言《水調(diào)歌頭》五首之三[J];文史知識;2009年03期
7 鄭雅寧;論常州派領(lǐng)袖張惠言的詞論與詞作[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2期
8 遲寶東;;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論張惠言詞的藝術(shù)特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05期
9 孫敏慎;;從詞之比興寄托的演變探討張惠言以比興寄托說詞的原因[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9期
10 方智范;;從寒士到名士——張惠言[J];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嘉瑩;小詞中的儒家修養(yǎng)[N];光明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靜;張惠言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董俊玨;張惠言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3 黃漪;張惠言詞的學者化傾向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周茂仲;張惠言學術(shù)淵源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623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6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