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語”抒發(fā)對東北的眷戀——論郭大森兒童文學作品特點
本文關(guān)鍵詞:用“童語”抒發(fā)對東北的眷戀——論郭大森兒童文學作品特點
【摘要】:在當代東北兒童文學的敘事鋪展和敘述話語的指向中我們能夠從廣袤的黑土地、無垠的大森林、質(zhì)樸粗放的生活樣態(tài)中感受到東北“地方生活”的氣息和脈搏。本文以郭大森的長篇兒童小說《遼河甩彎兒》為例,論述在地方文化影響下的地方兒童文學特點。
【作者單位】: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關(guān)鍵詞】: 郭大森 兒童文學 東北文化
【正文快照】: 在我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之中,東北兒童文學作品以其獨特的“地方敘事”呈現(xiàn)于世。在其敘事鋪展和敘述話語的指向中我們能夠從廣袤的黑土地、無垠的大森林、質(zhì)樸粗放的生活樣態(tài)中感受到東北“地方生活”的氣息和脈搏。由于東北兒童文學作家東北地域環(huán)境、民族歷史變遷、民間文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娟;淺談兒童文學作品的成人可讀性[N];光明日報;2002年
2 書評人 童桐;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在于喚醒與解放[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4年
3 秦青;兒童文學作品市場繁榮的背后……[N];中國審計報;2010年
4 ;兒童文學選本,怎樣才能招人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卻詠梅 實習生 孟睿瑞;用想象力編織童年的故事[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新華社記者 蔡敏;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應(yīng)是0歲到99歲都愛看[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7 南京市芳草園小學教師 劉穎;教師如何為兒童講述文學[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簡平;語文教學——兒童文學遭遇尷尬[N];文藝報;2010年
9 舒峰;呼喚更多優(yōu)秀兒童文學讀物[N];河北日報;2012年
10 丁筱青;為孩子提供閱讀路線圖[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靖夏;論以兒童文學為根基的兒童戲劇教育[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惠莉;兒童文學作品題目翻譯策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2 劉櫻;論借助兒童文學作品訓練小學生的習作能力[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3 譚楊紅;對兒童文學作品中恐怖性片段描述的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蓓;死亡在兒童文學作品中的表現(xiàn)[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凌雪;小學語文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4年
6 張亞梅;談兒童文學作品漢譯的“形象性”[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7 付宇婧;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兒童文學作品選文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寧苗苗;《夏洛的網(wǎng)》作為兒童文學的審美功能[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姍姍;從接受美學視角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D];蘇州大學;2013年
10 胡新平;兒童文學教育價值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653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5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