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白鹿原》的家族母題敘事
本文關鍵詞:論《白鹿原》的家族母題敘事
更多相關文章: 《白鹿原》 家族母題 家族權(quán)力 國家權(quán)力
【摘要】:《白鹿原》的出版對 20世紀中國家族母題小說的創(chuàng)作有不可忽視的意義。這種意義在于,一方面它承續(xù)了“五四”以來家族母題小說的叛逆與教贖的深度模式;另一方面,它揭示了中國家族制度在崩潰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而獨特的現(xiàn)象:家族權(quán)力與國家權(quán)力的分流與抗衡.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白鹿原》 家族母題 家族權(quán)力 國家權(quán)力
【分類號】:I207.42
【正文快照】: 5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們度的變化,在中國延展了幾千年的家旅形式稷快就分溯離析,族譜被當做封窿主義的余孽掃除,詞堂彼改微學;蚬易宓挠^念也在一種舀鱷的集體生活中還浙地淡化.但是,家族題材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仍然是一遭很瑰麗的貝景.這主耍是因為那些曾經(jīng)叛離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慧;《白鹿原》的修辭藝術(shù)[J];小說評論;2003年02期
2 李迎豐;試比較《百年孤獨》與《白鹿原》的文化態(tài)度[J];中州學刊;1998年02期
3 黃雅玲;《白鹿原》藝術(shù)畫卷中的特異色調(diào)[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02期
4 賈志宏;《白鹿原》中的“神靈”與“鬼怪”[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郭因;《白鹿原》與朱先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6 呂國新;《白鹿原》史詩性與民族歷史主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7 董陽;在傳統(tǒng)的祭壇上——《白鹿原》女性形象評析[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龍葉,閻慶生;《白鹿原》中幾位女性人物之我見[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夏麗 ,徐永林;從黃土高原走來的畫家——《白鹿原》連環(huán)畫編后記[J];美術(shù)之友;2004年04期
10 彭琢,董寧;從《白鹿原》看陳忠實的創(chuàng)作特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綱;;《白鹿原》鄉(xiāng)黨夜話[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8.6)[C];2008年
2 劉海建;;作家該如何書寫歷史[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2)[C];2007年
3 何向陽;;歷史的“張看”——評張一弓《遠去的驛站》[A];200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3年
4 李欣;楊慧;薛巾一;;“80后”寫作市場性與時尚性研究[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2)[C];2006年
5 ;《北京晚報》推薦建國五十周年十部優(yōu)秀長篇小說[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6)[C];1999年
6 楊光祖;;艱難的突圍與掙扎——新世紀西北中短篇小說論[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1)[C];2007年
7 章羅生;;新世紀如何“重寫文學史”——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00》談起[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6)[C];2007年
8 李建軍;;論陜西文學的代際傳承及其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9 梁鴻鷹;;期待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變與超越[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10 黃書泉;;論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學經(jīng)典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競;電影《白鹿原》要把關中文化帶向世界[N];遼寧日報;2011年
2 張敬偉;電影《白鹿原》讓人期待[N];深圳商報;2011年
3 李駿虎;由《白鹿原》的白璧微瑕說開去[N];文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石一寧;說不盡的《白鹿原》[N];文藝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王俊;《白鹿原》的缺憾我無意彌補[N];深圳特區(qū)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賀小巍;我期待電影能夠比小說更精彩[N];陜西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賀小巍;從小說到電影:8年波折《白鹿原》重上白鹿原[N];陜西日報;2010年
8 大風;原上風情 歷史畫卷[N];中國郵政報;2003年
9 耿翔;陳忠實坦言改編《白鹿原》[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邢小利;災難的深重與抗爭的頑強[N];陜西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艷榮;1993:文學的轉(zhuǎn)型與突變[D];吉林大學;2012年
2 王貴祿;高地上的文學神話[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寧;當代陜西作家與秦地傳統(tǒng)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勇;反抗壓抑與消解神圣[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德軍;中國新時期小說中的民俗記憶[D];蘭州大學;2012年
6 孫俊杰;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現(xiàn)[D];山東大學;2012年
7 蘇喜慶;當代關中文學場的生成與建構(gòu)探源[D];西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丹;《白鹿原》地域性語言及其成因[D];中南大學;2010年
2 邢之美;論《白鹿原》中的原型[D];西北大學;2011年
3 李金秒;《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4 黨育青;《白鹿原》與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王春陽;《白鹿原》對現(xiàn)代革命歷史的敘述、重建與超越[D];西南大學;2010年
6 韓麗;《紅樓夢》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族母題[D];青島大學;2006年
7 紀麟;論《白鹿原》對鄉(xiāng)村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挖掘[D];吉林大學;2010年
8 劉婷;論《白鹿原》的歷史觀——與《紅旗譜》、《故鄉(xiāng)天下黃花》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魏武蓮;《紅旗譜》與《白鹿原》之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雪舟;文學作品中的倫理邊界問題探討[D];南華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926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9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