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鶴意象研究
本文關鍵詞:唐詩中的鶴意象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唐詩 鶴意象 審美特點 文人離情 隱逸追求 生命意識 道教符號
【摘要】:鶴文化自先秦產(chǎn)生,發(fā)展至唐代,其文化情感內(nèi)涵更加豐富。唐代文學及其他藝術領域,如繪畫、陶瓷等,以及生活用品中都出現(xiàn)了鶴的形象。唐代養(yǎng)鶴之風盛行,文人中雅士與隱士都以鶴為伴。道教的被崇奉也令鶴的宗教意義更趨豐富。唐詩中的鶴意象具有獨特的審美特色,體現(xiàn)了文人意識觀念的流變,作為道教宗教符號也具有無可替代的意象作用。但目前學界對于唐詩中的鶴意象尚缺乏系統(tǒng)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結合鶴的生物性特征,研究鶴在唐代文化和唐詩中的審美體現(xiàn)、鶴意象所體現(xiàn)的唐代文人的意趣觀念以及鶴意象在唐代詩歌中所擔當?shù)牡澜涛幕栕饔谜撐闹黧w分為三章。第一章闡述鶴的生物特征及鶴文化在唐代社會生活中的體現(xiàn),進而探討唐詩中鶴意象的審美特點;第二章論述了唐詩中鶴意象所體現(xiàn)的文人意識,包括鶴與文人的伙伴關系、鶴意象在送別詩中擔當?shù)那楦幸饬x和意境作用、鶴意象所體現(xiàn)的文人隱逸追求、鶴意象展現(xiàn)的文人生命意識;第三章闡述了鶴作為道教宗教符號在唐詩中的體現(xiàn),具體分析了鶴與道教修煉、鶴與道士形象以及鶴在道觀描寫中的作用,并總結了鶴意象所體現(xiàn)的道教文化精神——既渲染了宗教的圣潔,也體現(xiàn)了追求長生與自由的宗教理想。
【關鍵詞】:唐詩 鶴意象 審美特點 文人離情 隱逸追求 生命意識 道教符號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5
- 一、選題緣由7
- 二、研究現(xiàn)狀7-13
- 三、研究意義13
- 四、唐詩中鶴意象的界定13-15
- 第一章 鶴與唐代鶴文化15-38
- 第一節(jié) 鶴類概說15-19
- 第二節(jié) 唐代鶴文化的體現(xiàn)19-31
- 一、繪畫藝術中的鶴21-24
- 二、工藝品、生活器物中的鶴24-30
- 三、詩歌中的鶴30-31
- 第三節(jié) 唐詩中鶴意象的形聲美31-38
- 第二章 唐詩中的鶴意象與文人38-66
- 第一節(jié) 鶴與文人的伙伴關系38-46
- 一、養(yǎng)鶴愛鶴之風38-44
- 二、以鶴自托、相喻44-46
- 第二節(jié) 鶴意象與文人離情46-49
- 第三節(jié) 鶴意象與文人的隱逸追求49-59
- 一、籠鶴象征的文士困境50-53
- 二、自由之鶴象征的隱逸情思53-57
- 三、鶴意象體現(xiàn)的生活意趣57-59
- 第四節(jié) 鶴意象與文人生命意識59-66
- 一、鶴意象體現(xiàn)的生命力量59-62
- 二、鶴意象與憂生意識62-66
- 第三章 唐詩中的鶴意象與道教66-90
- 第一節(jié) 鶴作為道教的文化符號66-71
- 第二節(jié) 鶴意象與道教生活71-82
- 一、鶴與道教修煉實踐71-74
- 二、鶴與道士形象74-79
- 三、鶴意象與道觀描寫79-82
- 第三節(jié) 鶴意象體現(xiàn)的道教文化精神82-90
- 一、渲染了宗教的圣潔82-86
- 二、體現(xiàn)了追求長生與自由的道教理想86-90
- 結語90-91
- 參考文獻91-97
- 附錄97-116
-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116-117
- 后記117-11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瀚;趙伶俐;汪宏;;心理學視域中的科學意象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8年S2期
2 李俊;楊雨;;南宋遺民詞人意象研究綜述[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馬薇;;晚唐詩歌中的夕陽意象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4 羅建新;;楚辭意象研究綜述[J];中國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5 杜兆菡;;南朝樂府動物類意象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1年15期
6 韓芳;;20世紀90年代以來梧桐意象研究述評[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7 莫先武;;新時期來意象研究三種策略及反思[J];社會科學家;2011年03期
8 陸曉春;童曉峰;;元代作家陳基的散文意象研究[J];求實;2013年S2期
9 金聲;藝術意象研究述評[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10 梁宇峰;;魏晉南北朝詩歌中的“鶴”意象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星;;憑著愛的名義寫詩——方敬詩歌現(xiàn)代性意象研究[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鋒杰 莫先武;援“詩”入“學”的創(chuàng)造[N];中華讀書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凱盈;《你在高原》意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董艾冰;唐詩中的鶴意象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3 魏琛;轉(zhuǎn)型期中國新詩之石頭意象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4 楊微;唐代蟬意象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艷;古代文學作品中“蓮”意象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孫芳;唐代思鄉(xiāng)詩之意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7 余小敏;《冷山》中的色彩意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8 張莉娜;論日本漢學界的唐詩意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建輝;唐詩馬意象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08年
10 董麗娜;中國文學中的桂花意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35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3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