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唐代大歷時期,佛教興盛,詩歌繁榮。詩僧群體開始興起,他們走出叢林,與文士廣泛交游。詩歌,是聯(lián)系士僧的紐帶。以詩傳情、以詩探理、以詩論詩,為主要交游形態(tài)。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體現(xiàn)了詩僧于出入間的矛盾心理,亦投射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士心態(tài)。最為重要的是,士僧交游對二者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論文結構大體如下:第一章論述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的背景;厮菔可挥蔚臍v史,再對唐代佛教的世俗化作宏觀描述。其中南宗禪的崛起打破僧俗界限,促進了士僧交游。第二章概括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的總體風貌。梳理代表性詩僧靈一、護國、清江、法振、皎然、靈澈的生平及交游。將大歷士僧的交游歸納為三種基本形態(tài),以詩傳情、以詩探理和以詩論詩。第三章分析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的特征。士僧的主要交游地在江南,此為地域特征。詩僧在交游中呈現(xiàn)出矛盾心理,文士也具有精神上的訴求,此為心理特征。第四章探討大歷詩僧與文士詩歌的相互融攝。以士僧交游詩為主,論述僧詩的文士化傾向與文士詩的佛教氣息。具體來說,包括僧詩對齊梁風格的接受與文士情懷的展現(xiàn);文士詩歌中的佛教意象與詩禪遇合的境界。
【關鍵詞】:大歷 詩僧 文士 交游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2
- 第一章 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的背景12-20
- 第一節(jié) 士僧交游的傳統(tǒng)12-15
- 一、兩晉至唐初的士僧交游12-14
- 二、大歷士僧的歷史情結14-15
- 第二節(jié)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15-20
- 一、政治利用與寺院經(jīng)濟16-17
- 二、南宗禪崛起與釋子世俗化17-20
- 第二章 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的風貌20-31
- 第一節(jié) 主要詩僧的生平及交游20-24
- 一、靈一20-21
- 二、護國、清江、法振21-22
- 三、皎然22-23
- 四、靈澈23-24
- 第二節(jié) 士僧交游的基本形態(tài)24-31
- 一、以詩傳情24-26
- 二、以詩探理26-28
- 三、以詩論詩28-31
- 第三章 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的特征31-40
- 第一節(jié) 地域特征31-34
- 一、士僧交游地域分布31-32
- 二、士僧交游地域探因32-34
- 第二節(jié) 心理特征34-40
- 一、詩僧的矛盾心理34-36
- 二、文士的典型心理36-40
- 第四章 大歷詩僧與文士詩歌的相互融攝40-50
- 第一節(jié) 僧詩的文士化傾向40-45
- 一、齊梁風格的接受40-42
- 二、文士情懷的顯現(xiàn)42-45
- 第二節(jié) 文士詩的佛教氣息45-50
- 一、標志性的意象45-47
- 二、詩禪遇合之境47-50
- 結語50-51
- 參考文獻51-56
- 致謝56-5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7-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勝成居士;;農(nóng)禪并重一詩僧——讀了心大師的詩作[J];文史雜志;2007年01期
2 高慎濤;;北宋詩僧地域、宗派分布的不平衡及原因分析[J];前沿;2009年08期
3 韋德強;;論元代詩僧的世俗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韋德強;;元代詩僧出家原因考略[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年04期
5 景遐東;唐代文士和詩僧的憤世嫉俗詩[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許紅霞;《南宋詩僧叢考》[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04期
7 李謨潤;東晉詩僧現(xiàn)象解讀[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李謨潤;;兩晉文人與詩僧佚詩存目考[J];百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查明昊;;唐五代宮廷詩僧群體詩風的流變[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李舜臣;;20世紀以來清初嶺南詩僧群研究綜述[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廣東省佛教協(xié)會供稿;嶺南詩僧:以詩寓禪 禪詩融通[N];中國民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查明昊;轉(zhuǎn)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D];浙江大學;2006年
2 高慎濤;北宋詩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文興;晚清詩僧寄禪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4 胡玉蘭;唐代詩僧文學批評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楊芬霞;中唐詩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吳定泫;詩僧皎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阮先薇;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研究[D];揚州大學;2016年
2 韋德強;元代中后期詩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董林;唐代詩僧與僧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丹;唐代詩僧拾得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戴小麗;北宋詩僧的世俗化情懷及文學表達[D];杭州師范大學;2013年
6 李婷;唐代詩僧群體的世俗化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7 周小春;清代詩僧元t熝芯縖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8 李彥輝;東晉南朝隋唐詩僧叢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白海雄;清初遺民詩僧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10 岳珊珊;中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大歷詩僧與文士交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3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5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