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論美籍華裔學者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16:16

  本文關鍵詞:論美籍華裔學者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儒林外史》作為一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人小說,歷來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注。商偉的《禮與十八世紀文化轉(zhuǎn)折:儒林外史研究》(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是近年來《儒林外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商偉綜合運用考據(jù)、文本細讀、中西文化比較等研究方法,為國內(nèi)外《儒林外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和啟發(fā)。商偉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而國內(nèi)學者尚未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故本論文將對華裔學者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成果進行再研究。筆者主要分四個部分展開討論。第一部分研究吳敬梓的生平經(jīng)歷及其對小說人物和情節(jié)設置的影響,并從版本角度探討了小說末回的存留問題:探討《儒林外史》作為文人章回小說的代表,在當時白話小說史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商偉看來《儒林外史》作為一部小說不僅是時代的反映,更是參與了十八世紀的文化轉(zhuǎn)折,在當時思想文化史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第二部分商偉認為吳敬梓不僅對正史的敘述形態(tài)進行了顛覆,同時也對當時小說的敘述形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充滿質(zhì)疑的敘述中融入了詩意和儒家理想,體現(xiàn)了作者的苦心孤詣。第三部分討論作者在當時思潮影響下,在小說中圍繞禮儀世界提出了哪些思考,評析作者所提出的思考之意義內(nèi)涵及其思想價值。商偉立足于十八世紀的禮儀主義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二元禮和苦行禮的概念來解讀小說,認為小說既受到禮儀主義的影響,又對其提出了質(zhì)疑。商偉通過其深入分析,表明在尚未受到西方思想的沖擊下,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的吳敬梓思考的深刻,他對社會的思考已超越其所處時代的思想文化,對當時的文化轉(zhuǎn)折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第四部分總結(jié)評析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的特色,探索《儒林外史》研究的新趨勢。筆者希望通過自己的獨立分析,概括商偉的研究價值,為國內(nèi)外《儒林外史》研究提供新的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儒林外史》 文人小說 敘述方式 儒禮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1
【目錄】:
  • 論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20
  • 第一節(jié) 《儒林外史》國內(nèi)研究概述11-14
  • 第二節(jié) 《儒林外史》境外研究概述14-17
  • 第三節(jié) 商偉的學術(shù)研究經(jīng)歷和成果價值17-19
  • 第四節(jié) 本文選題、研究思路及研究價值19-20
  • 第一章 《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與文人小說20-33
  • 第一節(jié) 吳敬梓生平交往與小說情節(jié)、人物之關系20-23
  • 第二節(jié) 《儒林外史》的版本與末回“偽作”問題23-28
  • 第三節(jié) 作為文人小說的《儒林外史》28-31
  • 一、 文人小說的產(chǎn)生、特點與發(fā)展28-29
  • 二、 文人小說對十八世紀文化轉(zhuǎn)折的意義29-30
  • 三、 《儒林外史》作為文人小說的價值30-31
  •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jié)31-33
  • 第二章 《儒林外史》敘述方式的創(chuàng)新33-57
  • 第一節(jié) 不同于正史的敘述形態(tài)33-37
  • 一、 對史傳模式的繼承33-34
  • 二、 對史傳模式的創(chuàng)新34-37
  • 第二節(jié) 不同于傳統(tǒng)章回小說的敘述創(chuàng)新37-46
  • 一、 結(jié)構(gòu)上的創(chuàng)新37-41
  • 二、 敘述者的創(chuàng)新41-44
  • 三、 對經(jīng)典文本的戲仿44-46
  • 第三節(jié) 《儒林外史》的反諷性46-56
  • 一、 反諷與道德想象47-52
  • 二、 反諷與詩意52-56
  •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jié)56-57
  • 第三章 《儒林外史》對儒禮困境的反映與思考57-72
  • 第一節(jié) 《儒林外史》創(chuàng)作的思想文化背景58-61
  • 一、 顏李學派的形成及其學說59-60
  • 二、 《儒林外史》與顏李學派60-61
  • 第二節(jié) 《儒林外史》折射的儒禮困境61-63
  • 第三節(jié) 《儒林外史》對儒禮的反思與重構(gòu)63-70
  • 一、 儒禮實踐的困局64-69
  • 二、 精英文化的救贖69-70
  •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jié)70-72
  • 結(jié)語72-77
  • 一、 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72-75
  • 二、 《儒林外史》研究的新趨勢75-77
  • 參考文獻77-86
  • 后記86-8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澤寬子,李寅生;略論《儒林外史》中的“把”字結(jié)構(gòu)[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2年01期

2 周君文;晚清《儒林外史》的文人評點群體[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陳秋香;;論《儒林外史》的史學性[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11期

4 陳秋香;;《儒林外史》的“題不對文”現(xiàn)象[J];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04期

5 申重實;;《儒林外史》刊刻、傳播說略[J];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叢刊;2007年02期

6 張冬紅;;續(xù)析《儒林外史》“被”字句[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7 陳尚敏;;《儒林外史》與科舉:誤解及其他[J];甘肅理論學刊;2010年01期

8 方崇元;;題《儒林外史》郵票[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1年06期

9 鮑鵬山;;《儒林外史》的“反體制”思想[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10 趙國棟;于轉(zhuǎn)利;劉華;;《儒林外史》中茶的社會文化[J];蘭臺世界;2011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文新;;解構(gòu)與重組再論《儒林外史》對傳統(tǒng)的顛覆[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李樹民;;試論《儒林外史》反映的淮鹽營銷[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六輯)[C];2013年

3 沈治鈞;;《儒林外史》: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面鏡子[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胡益民;;《儒林外史》與中國士文化論綱[A];東方叢刊(2003年第2輯 總第四十四輯)[C];2003年

5 吳鶯鶯;;論《水滸傳》與《儒林外史》的胥吏形象[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6 吳鶯鶯;;《水滸傳》與《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比較談[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國華 深圳作家;《儒林外史》中的明朝出版業(yè)[N];證券時報;2014年

2 鮑鵬山 上海電視大學;《儒林外史》的“反體制”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丁楊;商偉:換個角度激活《儒林外史》[N];中華讀書報;2012年

4 張箭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儒林外史》描繪的學術(shù)不端和腐敗問題[N];中國文化報;2013年

5 劉磊;《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新開拓[N];光明日報;2007年

6 李漢秋;攝古通今士子心[N];光明日報;2000年

7 董玉洪;《儒林外史》對當今人文精神構(gòu)建的啟示[N];安徽日報;2001年

8 鯤西;《儒林外史》新主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9 李漢秋 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安徽大學中文系;上海周邊的清末儒林外史沙龍[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10 商傳;從明代歷史看《儒林外史》[N];中華讀書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能杰;《儒林外史》文學語言的運作藝術(shù)[D];廈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麗華;二十世紀《儒林外史》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王玉洋;《儒林外史》中科場“局外人”形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3 黃思怡;楊譯《儒林外史》中描繪瘋癲人物形象的語言翻譯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4 袁鳴霞;論美籍華裔學者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5 凌宏偉;《儒林外史》的啟示:科舉制度與應試教育的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崔晨;《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7 凌松;《儒林外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小茹;《儒林外史》修辭格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伍丹;《儒林外史》敘事藝術(shù)[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申重實;《儒林外史》刊刻傳播及藝術(shù)說略[D];蘭州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論美籍華裔學者商偉的《儒林外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053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0053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a97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