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視域下《阿Q正傳》接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02 15:05
本文以《阿Q正傳》的讀者和讀者接受情況為研究對象,試圖以近百年來有關《阿Q正傳》的闡釋為平臺,從不同時期的讀者關系和讀者接受入手,對《阿Q正傳》的讀者群體之間關系和歷代接受做深入分析,梳理《阿Q正傳》接受脈絡,藉此了解近百年接受史和闡釋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探尋不同時代不同類型讀者審美趣味的演變軌跡及其原因,力圖宏觀地把握《阿Q正傳》接受史的規(guī)律,以求管中窺豹,為讀者接受史研究提供借鑒。另外,《阿Q正傳》的接受美學解讀也讓我們更加理性地對待這一理論,了解到這一理論的長處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將理論靈活運用。全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接受美學視野下《阿Q正傳》的讀者。以讀者理論作為本部分的理論支撐,用伊瑟爾“隱含讀者”理論論證魯迅對《阿Q正傳》的“隱含讀者”的具體預設,進而從期待視野角度分析《阿Q正傳》的現(xiàn)實讀者和啟蒙對象,在廓清“隱含讀者”、現(xiàn)實讀者和啟蒙對象具體所指的基礎上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為研究《阿Q正傳》百年接受史奠定基礎。第二部分將現(xiàn)實讀者分為一般讀者、批評家和文學史家三種類型,研究《阿Q正傳》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發(fā)表以來近百年的三種不同類型讀者歷時接受情況。具體分析一些有代...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阿Q正傳》讀者:“隱含讀者”、現(xiàn)實讀者、啟蒙對象
第一節(jié)“隱含讀者”:特定的“言說”對象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讀者:“審美經(jīng)驗期待視野”分析
第三節(jié) 不可逾越的審美距離:啟蒙對象與實際讀者的錯位
第二章 置于時代氛圍之下的《阿Q正傳》接受考察
第一節(jié)“對話”的難度:作為個體閱讀的一般讀者接受
第二節(jié) 社會化闡釋的穩(wěn)定性特征:《阿Q正傳》批評家闡釋史
第三節(jié)“接受約束”:比較海內(nèi)外兩種文學史接受
第三章 接受美學視域下《阿Q正傳》接受問題及其反思
第一節(jié)“對話”可能性探索:單向度交流下的闡釋權利之爭
第二節(jié) 期待視野如何提高:從讀者整體接受史分析
第四章 《阿Q正傳》接受史下的接受美學理論之思
第一節(jié)“闡釋不足”和闡釋過度的悖論
第二節(jié)“期待視野”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779437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阿Q正傳》讀者:“隱含讀者”、現(xiàn)實讀者、啟蒙對象
第一節(jié)“隱含讀者”:特定的“言說”對象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讀者:“審美經(jīng)驗期待視野”分析
第三節(jié) 不可逾越的審美距離:啟蒙對象與實際讀者的錯位
第二章 置于時代氛圍之下的《阿Q正傳》接受考察
第一節(jié)“對話”的難度:作為個體閱讀的一般讀者接受
第二節(jié) 社會化闡釋的穩(wěn)定性特征:《阿Q正傳》批評家闡釋史
第三節(jié)“接受約束”:比較海內(nèi)外兩種文學史接受
第三章 接受美學視域下《阿Q正傳》接受問題及其反思
第一節(jié)“對話”可能性探索:單向度交流下的闡釋權利之爭
第二節(jié) 期待視野如何提高:從讀者整體接受史分析
第四章 《阿Q正傳》接受史下的接受美學理論之思
第一節(jié)“闡釋不足”和闡釋過度的悖論
第二節(jié)“期待視野”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7794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7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