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tài)心理學視域下的施蟄存小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4 10:08
本文關鍵詞:變態(tài)心理學視域下的施蟄存小說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施蟄存的小說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心理分析小說。他運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開掘人物的潛意識領域,表現(xiàn)出人物行為的異化和性心理的變態(tài)。本文從變態(tài)心理學的理論視野展開對施蟄存的心理分析小說的研究,試圖在文學經(jīng)驗和心理學理論成果的整合之中深化對于作家作品個案的分析闡釋,由此可以更為真切地體悟到作家對社會、對個體生命的種種情感體驗,從而讓文學作品顯示出超乎尋常的魅力和光彩。本文除引言和結語外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體式形成的內在和外在動因。時代和社會文化轉型為新文學和新觀念的不斷生長準備了條件,為新的文化空間和具有獨立品格的知識分子的出現(xiàn)提供了機遇,與此同時,也造成了早期覺醒者的迷茫和彷徨。面對特殊的歷史情境和特定的文化傳統(tǒng),施蟄存也如中國其他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一樣無法避免社會文化轉型帶來的孤獨體驗,更無法擺脫自我內心矛盾和沖突的復雜糾纏。在輸入中國的外國文藝思潮的滲透和影響下,他獲取了解剖人性的鑰匙,他的心理分析小說是其長期蘊積下的精神力量與西方現(xiàn)代文明成果相“撞擊”的產(chǎn)物。第二章,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中變態(tài)心理的多重展示。細膩而深湛的變態(tài)心理描摹是施蟄存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大特點。本章以變態(tài)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觀點為參照,將施蟄存小說中的變態(tài)心理呈現(xiàn)歸納為四個方面,即“變態(tài)”欲望的挖掘、潛意識層的勘探、施虐/受虐心理的描畫、雙重/多重人格的再現(xiàn),并將結合具體的小說作品對這些“病癥”作“病理式”的剖析和研究。第三章,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深度精神探索與開創(chuàng)性意義。施蟄存的心理分析小說展示了與以往的小說創(chuàng)作不同的文學品格和追求,實現(xiàn)了固有小說模式?jīng)]能夠完成的心理描寫的現(xiàn)代化和獨特性。他對人物內在心理的深度探索彰顯著其實證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勇氣,這種對于個體生命自覺和主觀精神力量的張揚構成了其心理分析小說嶄新的文化內涵和現(xiàn)代價值。
【關鍵詞】:施蟄存 心理分析小說 變態(tài)心理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緒論9-12
- 第一章 施蟄存小說中的變態(tài)心理呈現(xiàn)動因12-29
- 第一節(jié) 變革時代的文化轉型與心理轉型12-15
- 一 社會文化的多維轉折與變革12-14
- 二 社會文化轉型催生心理轉型14-15
- 第二節(jié) 五四文學境遇下寫作的嬗變15-20
- 一 徹底的破壞與“斷裂”式重鑄16-17
- 二 精神的“突圍”——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借鑒17-20
- 第三節(jié) 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主體焦慮20-24
- 一 希望與虛妄的悖論式存在20-22
- 二 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性沖突22-23
- 三 突變環(huán)境中的“變態(tài)心理”23-24
- 第四節(jié) 東西方雙重文化影響下的蛻變24-29
- 一 借鑒與超越——施尼茨勒的影響24-26
- 二 挪借與創(chuàng)造——日本“新感覺派”的啟發(fā)26-29
- 第二章 施蟄存作品變態(tài)心理呈現(xiàn)29-44
- 第一節(jié)“變態(tài)”欲望的多重展示29-33
- 第二節(jié) 潛意識的“變態(tài)”層開掘33-37
- 第三節(jié)“施虐/受虐”心理的極致描摹37-40
- 第四節(jié)“雙重/多重”人格的有力再現(xiàn)40-44
- 第三章 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精神探索與開創(chuàng)性意義44-52
- 第一節(jié) 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深度精神探索44-47
- 一 傳統(tǒng)小說的斷裂式掙脫與合理性承繼44-45
- 二 深入心理分析內質的開放式敘寫45-47
- 第二節(jié) 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47-52
- 一 現(xiàn)代性訴求的一脈承接47-48
- 二 作家寫作個性的主體確立48-49
- 三“人”的個體價值的再度認知49-52
- 結語52-54
- 參考文獻54-58
- 后記(含致謝)58-59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靜;;論施蟄存的小說理論與批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王寧;弗洛伊德主義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影響與流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3 劉艷;心理分析小說的現(xiàn)代流變──對郁達夫、施蟄存、張愛玲的歷時性考察[J];東岳論叢;2000年04期
4 吳立昌;;弗洛伊德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6期
5 冷耀軍;施蟄存小說文化史價值重釋——試論其小說中的生命本真意識[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楊迎平;認識施蟄存[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楊迎平;中國現(xiàn)代文學心理分析小說回眸[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8 余鳳高;潛意識與中國現(xiàn)代小說[J];江漢論壇;1986年08期
9 黃忠來;圍困與突圍:解讀施蟄存[J];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04期
10 宋琛;;從新感覺派到新心理主義——施蟄存與川端康成比較研究[J];名作欣賞;2009年04期
本文關鍵詞:變態(tài)心理學視域下的施蟄存小說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