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時期以來女作家筆下的“剩女”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2-01-26 17:25
新時期以來的女性文學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剩女”形象,女作家對“剩女”的書寫不只在反映很多女性無婚可結的社會現(xiàn)象,還有對當下女性生存現(xiàn)狀的感知和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體認。本文力圖對女作家筆下的“剩女”形象書寫進行解讀,通過“剩女”形象的分類來探尋其背后的深層涵義,考察她們的愛欲的狀態(tài)。正文分為四個部分:緒論部分根據(jù)“剩女”的討論范圍并界定其概念,繼而梳理現(xiàn)有相關“剩女”現(xiàn)象的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處。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剩女”的形象特點,主要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將其歸類為創(chuàng)傷性記憶造成的情感困境者、個人奮斗的無力者、無處言說下的情感孤單者還有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夾縫中的生存者這三種主要類型。第二部分采用整體研究的方式考察“剩女”無婚現(xiàn)象背后的各種生存困境,這種生存困境是現(xiàn)代人(尤其是都市女性)共有的生活境況,具體表現(xiàn)為物質(zhì)與精神家園的缺失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擔憂。第三部分側重分析“剩女”愛欲的性和情狀態(tài),有的有愛有性,還有的有愛無性,還有的無愛也無性。“剩女”形象的書寫反映出現(xiàn)代人的生存壓力,以及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剩女”無婚或不婚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既自然又不自然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應當理性看待。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選題背景
選題意義
文獻綜述
第一章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中“剩女”形象的特點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陰影中的情感困境者
第二節(jié) 個人奮斗路途上的無力者
第三節(jié) 更與何人說的情感孤獨者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夾縫中的彷徨者
第二章 女作家對“剩女”形象的思考
第一節(jié) 疲憊之身家園何在
第二節(jié) 漂泊之心何處安放
第三節(jié) 女性何以為生
第三章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中“剩女”形象的性和情的書寫
第一節(jié) 物是人非的無奈
第二節(jié) 身心兩處的分離
第三節(jié) 遺世獨立的自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致命的飛翔》中林白的女性話語[J]. 成方州. 名作欣賞. 2018(21)
[2]平權的假象——媒體“剩女”形象建構的縱向研究[J]. 張雯,余紅.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5)
[3]“剩女”現(xiàn)象的經(jīng)濟學分析[J]. 時霖霖. 山西農(nóng)經(jīng). 2016(01)
[4]歷史轉折中的性別主體建構困境——重讀張辛欣小說《我在哪兒錯過了你》[J]. 董麗敏. 名作欣賞. 2015(19)
[5]古代剩男剩女生活史[J]. 谷正中. 小康. 2015(08)
[6]宋代“剩男、剩女”考[J]. 石立干. 蘭臺世界. 2014(19)
[7]《詩經(jīng)》中的“剩女情結”初探[J]. 王燕. 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2(07)
[8]“剩女”現(xiàn)象的心理學解析[J]. 陳銀鴿,李雪平. 宜賓學院學報. 2012(04)
[9]美國沒有剩女[J]. Spring823. 決策探索(上半月). 2011(07)
[10]“剩女”與性別統(tǒng)治[J]. 周松青. 中國青年研究. 2010(05)
博士論文
[1]基于性別視角的媒介暴力研究[D]. 范紅霞.浙江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我國大齡男女未婚現(xiàn)象的經(jīng)濟學分析[D]. 王建金.上海師范大學 2016
[2]社會生態(tài)學視域下的剩女現(xiàn)象研究[D]. 王吉紅.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3]當代中國文藝作品中“剩女”形象的文化研究[D]. 毛昕.湖北師范學院 2015
[4]女大未婚[D]. 黃志蘭.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10883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選題背景
選題意義
文獻綜述
第一章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中“剩女”形象的特點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陰影中的情感困境者
第二節(jié) 個人奮斗路途上的無力者
第三節(jié) 更與何人說的情感孤獨者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夾縫中的彷徨者
第二章 女作家對“剩女”形象的思考
第一節(jié) 疲憊之身家園何在
第二節(jié) 漂泊之心何處安放
第三節(jié) 女性何以為生
第三章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中“剩女”形象的性和情的書寫
第一節(jié) 物是人非的無奈
第二節(jié) 身心兩處的分離
第三節(jié) 遺世獨立的自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致命的飛翔》中林白的女性話語[J]. 成方州. 名作欣賞. 2018(21)
[2]平權的假象——媒體“剩女”形象建構的縱向研究[J]. 張雯,余紅.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5)
[3]“剩女”現(xiàn)象的經(jīng)濟學分析[J]. 時霖霖. 山西農(nóng)經(jīng). 2016(01)
[4]歷史轉折中的性別主體建構困境——重讀張辛欣小說《我在哪兒錯過了你》[J]. 董麗敏. 名作欣賞. 2015(19)
[5]古代剩男剩女生活史[J]. 谷正中. 小康. 2015(08)
[6]宋代“剩男、剩女”考[J]. 石立干. 蘭臺世界. 2014(19)
[7]《詩經(jīng)》中的“剩女情結”初探[J]. 王燕. 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2(07)
[8]“剩女”現(xiàn)象的心理學解析[J]. 陳銀鴿,李雪平. 宜賓學院學報. 2012(04)
[9]美國沒有剩女[J]. Spring823. 決策探索(上半月). 2011(07)
[10]“剩女”與性別統(tǒng)治[J]. 周松青. 中國青年研究. 2010(05)
博士論文
[1]基于性別視角的媒介暴力研究[D]. 范紅霞.浙江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我國大齡男女未婚現(xiàn)象的經(jīng)濟學分析[D]. 王建金.上海師范大學 2016
[2]社會生態(tài)學視域下的剩女現(xiàn)象研究[D]. 王吉紅.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3]當代中國文藝作品中“剩女”形象的文化研究[D]. 毛昕.湖北師范學院 2015
[4]女大未婚[D]. 黃志蘭.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10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1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