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模型的重構與探索——以中國文學地理版圖變遷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9-03 16:46
總結和反思20世紀以來新體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成就與不足,需要重點借鑒文學地理學與"空間批評"理論,重構一種時空并置交融的新型中國文學史模型:從先秦文學的"東—西"軸線運動,中經(jīng)秦漢—南朝與隋唐—南宋文學的兩次"西北—東南"對角線運動,最后歸結于元明清文學"南—北"軸線運動,由此一橫一縱軸線貫穿兩條"西北—東南"對角線的運動方向與節(jié)律,一同展示了中國文學版圖的總體格局與演變趨勢,也由此畫出了中國文學史模型重構與探索的路線圖。我們借此可以嘗試重新發(fā)現(xiàn)、復原囿于線性思維而導致流失與萎縮的文學史資源、能量與生態(tài),重新審視和探索中國文學史的歷史邏輯與內(nèi)在規(guī)律,并為重寫中國文學史提供新的思考與啟示。
【文章來源】:文學遺產(chǎn).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 先秦文學的“東—西”軸線運動
二 秦漢—南朝文學的首次“西北—東南”對角線運動
三 隋唐—南宋文學的再次“西北—東南”對角線運動
四 元明清文學的“南—北”軸線運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漢洛陽蘭臺、東觀文人群體及其創(chuàng)作考論[J]. 李建華.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15(01)
[2]明代前七子派形成時間考[J]. 劉坡. 殷都學刊. 2012(01)
[3]論東漢文人群體性特征與東漢文章創(chuàng)作[J]. 溫志拔.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8(06)
[4]東觀著作的學術活動及其文學影響研究[J]. 躍進. 文學遺產(chǎn). 2004(01)
[5]關于考古學文化的區(qū)系類型問題[J]. 蘇秉琦,殷瑋璋. 文物. 1981(05)
[6]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J]. 蘇秉琦. 考古學報. 1965(01)
本文編號:3381485
【文章來源】:文學遺產(chǎn).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 先秦文學的“東—西”軸線運動
二 秦漢—南朝文學的首次“西北—東南”對角線運動
三 隋唐—南宋文學的再次“西北—東南”對角線運動
四 元明清文學的“南—北”軸線運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漢洛陽蘭臺、東觀文人群體及其創(chuàng)作考論[J]. 李建華.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15(01)
[2]明代前七子派形成時間考[J]. 劉坡. 殷都學刊. 2012(01)
[3]論東漢文人群體性特征與東漢文章創(chuàng)作[J]. 溫志拔.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8(06)
[4]東觀著作的學術活動及其文學影響研究[J]. 躍進. 文學遺產(chǎn). 2004(01)
[5]關于考古學文化的區(qū)系類型問題[J]. 蘇秉琦,殷瑋璋. 文物. 1981(05)
[6]關于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J]. 蘇秉琦. 考古學報. 1965(01)
本文編號:3381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8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