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越軌”·詮釋——重讀蕭紅的《生死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10:50
作為一篇多重語境下誕生的作品,偽滿洲國和青島的創(chuàng)作語境以及上海的接受語境對《生死場》有著同樣重要的影響,此前研究對前者關注不足。引入蕭紅的早期創(chuàng)作和偽滿洲國初期文壇同代人的同題材寫作,有助于我們對這部作品的獨特性形成有更為準確的理解。作為《生死場》前身的《麥場》面對著具體的東北問題,首先內(nèi)在于殖民地語境中。這一語境規(guī)范了小說的結(jié)構(gòu),決定了蕭紅綜合描摹東北情狀的表述方式。而在青島的續(xù)作與此前部分并不是斷裂的關系,作家、作品由關外到關內(nèi)的跨域流動實則激活了原先結(jié)構(gòu)!渡缊觥返膶懽魇乔昂髢刹糠殖尸F(xiàn)出一定張力關系的、具有總體性的文本,其獨特性只有在文學跨域流動的意義上才能得到詮釋。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地,或者說愚昧的意義——論《生死場》的“場”[J]. 段從學. 社會科學輯刊. 2017(02)
[2]“潛能”、動物與死亡——重讀蕭紅《生死場》[J]. 王欽.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10)
[3]殖民體制差異與作家的越域、跨語和文學想象——以臺灣、偽滿洲國、淪陷區(qū)文壇為例[J]. 劉曉麗. 社會科學輯刊. 2016(02)
本文編號:3370513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地,或者說愚昧的意義——論《生死場》的“場”[J]. 段從學. 社會科學輯刊. 2017(02)
[2]“潛能”、動物與死亡——重讀蕭紅《生死場》[J]. 王欽.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10)
[3]殖民體制差異與作家的越域、跨語和文學想象——以臺灣、偽滿洲國、淪陷區(qū)文壇為例[J]. 劉曉麗. 社會科學輯刊. 2016(02)
本文編號:3370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7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