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郭璞思想綜論

發(fā)布時間:2017-04-20 21:03

  本文關(guān)鍵詞:郭璞思想綜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郭璞生活在兩晉之交,他具有多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位在玄言詩彌漫詩壇而能夠獨樹一幟的詩人,其《游仙詩》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鐘嶸《詩品》評其“中興第一”。其次他還是杰出的訓詁學家,他傾盡畢生精力為《山海經(jīng)》《爾雅》等作品作注,劉勰《文心雕龍》評為“動植必贊,義兼美惡”。除此之外,郭璞還是兩晉著名的風水先生、占卜大師,其卜筮結(jié)果的靈驗在本傳中頗具傳奇色彩。除了緒論和結(jié)語,本文共分五章,前三章為重點論述的部分。第一章儒學思想。兩漢之時處于正統(tǒng)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晉末、東晉初的影響力已經(jīng)非常薄弱了。統(tǒng)治者在崇儒方面只是起到了引導作用,真正的儒學主要集中在家學傳統(tǒng)中。郭璞幼時學習儒家的思想文化,無論郭璞思想變得有多復雜,從其作品中亦能發(fā)現(xiàn)一個完整的儒家士大夫的形象。第二章道家、道教思想。郭璞跟從郭公學習卜筮之術(shù),從學習道教文化到信仰道教,直至《游仙詩》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道教的思想文化對郭璞有著很深重的影響。第三章玄學思想。儒道兩家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fā)生碰撞沖突,也在不斷地互相吸收融合。這個時候,調(diào)節(jié)儒道矛盾,在某種層面上是尊道卑儒的玄學思想產(chǎn)生了,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完善直至在東晉占據(jù)首要地位。兩晉之交的佛學主要以傳播和翻譯為主要工作,其思想獨立性不強,這一時期主要依靠玄學的力量來傳播佛學思想。第四章郭璞思想的特點與成因。郭璞思想成分復雜,其主流思想也在不停的變換。詩人表面上厭棄仕宦,而內(nèi)心熱切于富貴,從其作品中能感受得到詩人思想的矛盾性以及掙扎的痕跡。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郭璞思想的成因,主要是由社會原因與個人原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第五章郭璞思想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這一部分從題材內(nèi)容、表達技巧、藝術(shù)風格三方面來論述郭璞思想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郭璞的文學作品正是在其復雜思想關(guān)照下被創(chuàng)造出來。
【關(guān)鍵詞】:郭璞 思想 成因 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8
  • 一、儒學思想8-13
  • (一)積極入仕的熱情8-9
  • (二)憂國憂民的情懷9-11
  • (三)舍生取義的終章11-13
  • 二、道家、道教思想13-21
  • (一)郭璞的道家思想13-14
  • (二)郭璞的道教思想14-21
  • 三、玄學思想21-26
  • (一)郭璞的玄學思想21-24
  • (二)玄佛思想的合流24-26
  • 四、郭璞思想的特點與成因26-29
  • (一)郭璞的思想特點26-27
  • (二)郭璞思想的成因27-29
  • 五、郭璞思想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29-35
  • (一)題材內(nèi)容29-31
  • (二)表達技巧31-32
  • (三)藝術(shù)風格32-35
  • 結(jié)語35-36
  • 致謝36-37
  • 參考文獻3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越利;道教如何答好新世紀考卷[J];中國道教;2000年06期

2 詹石窗;論生活道教[J];中國道教;2000年06期

3 黃夏年;2000年我國道教研究綜述[J];中國道教;2001年05期

4 陳筱微;對中越道教的幾點認識[J];東南亞;2001年01期

5 韓松;傳統(tǒng)宗教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綜述[J];中國宗教;2002年06期

6 潘顯一;道教審美文化的歷史、特色及將來[J];宗教學研究;2002年03期

7 李大華;多元、一元之間——對文明沖突論與文明對話論的道教回應[J];開放時代;2002年02期

8 潘富恩;評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9 陳天林;篤志于學 開拓創(chuàng)新——評孔令宏的《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管子學刊;2003年03期

10 陳霞;《道教與生態(tài)》評介[J];宗教學研究;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顯一;;二十一世紀道教審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視生命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態(tài)建設中的實踐意義[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李大華;;多元、一元之間——對文明沖突論與文明對話論的道教回應[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蘇榮購;;論道德教神仙和道教齋醮的關(guān)系[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與時俱進”和“相適應”[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蓋建民;;神仙之道與科學之道:道教科學思維方法初論[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陳靜;;道教的女仙——兼論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質(zhì)[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10 葛景春;;壺中別有日月天——李白與道教[A];李白學刊(第二輯)[C];198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臺灣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鄭志明;高屋建瓴獨具匠心[N];光明日報;2010年

2 劉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與文化擔當[N];中國民族報;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傳播[N];中國民族報;2003年

4 白曉欲 夏和生;道教對我國古代文學藝術(shù)的影響[N];中國民族報;2005年

5 袁志鴻;和諧:道教思想的應有之義[N];中國民族報;2005年

6 通訊員 劉仁貴;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第三次研討會在湘召開[N];湖南日報;2004年

7 吳泉萬;道教在古夜郎的歷史淵源[N];學習時報;2005年

8 史蓉邋張凱;道教的環(huán)保思想及其意義[N];中國民族報;2007年

9 記者 黃歡 孫聰;道教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論壇在昌舉行[N];南昌日報;2008年

10 華中師范大學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劉固盛;大器晚成 銳意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釗;道教內(nèi)煉學與中國器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白才儒;漢魏晉南北朝道教生態(tài)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3 楊玉輝;道教人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4 連遙;道教生命觀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李珉;明清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D];四川大學;2003年

7 劉育霞;魏晉南北朝道教與文學[D];山東大學;2012年

8 張坤;漢晉道教財富倫理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毛麗婭;道教與基督教生態(tài)思想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鮑新山;北宋士大夫與道家道教[D];暨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璐;隋唐道教性情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劉林;王屋山道境廣場文化背景與建筑形態(tài)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3 張耀月;“拜上帝教”與“天道教”之比較[D];延邊大學;2015年

4 郭興;道教旅游文化翻譯策略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5 曾菁菁;消解與重建:《金瓶梅》與《紅樓夢》道教描寫比較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趙夢;郭璞思想綜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7 何琳;論道教的日本傳播[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8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飛行設想[D];山東大學;2010年

9 彭芳;科技時代與道教[D];南昌大學;2005年

10 趙恒;道教養(yǎng)生旅游開發(fā)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郭璞思想綜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95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95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b9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