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蒲松齡社會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08 14:14
  《聊齋詩集》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一部詩集,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之外的又一文學成就。共收錄詩歌一千余首。是他近乎一生的生活、生命、思想、環(huán)境、地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傾情薈萃。詩集中的社會詩,尤其對科舉黑暗、官場腐敗的諷刺與揭露,對社會陋習和積弊的針砭之作,與其小說《聊齋志異》的“刺貪刺虐”思想如出一轍、高度吻合,進一步提升了詩歌的思想境界與政治高度,彰顯了蒲松齡關(guān)注現(xiàn)實社會,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家國情懷,反映了蒲松齡獨特鮮明的個性、獨具一格的詩風,具有較高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教育意義和研究價值。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題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簡述
    三、論題研究內(nèi)容、意義與方法
第一章 蒲松齡《聊齋詩集》研究概述
    第一節(jié) 蒲松齡詩歌創(chuàng)作概述
    第二節(jié) 《聊齋詩集》研究概述
        一、蒲松齡去世后至清朝結(jié)束的保存、搜集、整理階段
        二、路大荒、欒調(diào)甫等對《聊齋詩集》的搜集、整理、初步研究階段
        三、當代《聊齋詩集》的研究及成果
第二章 蒲松齡社會詩創(chuàng)作之詩學淵源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詩學淵源
        一、對李賀詩的學習
        二、對樂府詩的學習
        三、對杜甫詩的學習
        四、對蘇軾詩的學習
    第二節(jié) 發(fā)展創(chuàng)新
        一、修辭上的創(chuàng)新
        二、題材上的活用翻案詩
第三章 蒲松齡的人格風骨及社會詩詩歌特色
    第一節(jié) 蒲松齡的人格風骨
        一、他是一個有傲骨的秀才,詩中透出傲然骨氣
        二、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秀才,詩中透著秀才俊氣
        三、他是一個志存高遠的秀才,詩中透著追夢初心
    第二節(jié) 蒲松齡社會詩詩歌特色
        一、狀物上,惟妙惟肖
        二、敘事上,娓娓道來
        三、對仗上,精準嫻熟
        四、用典上,信手拈來
        五、借鑒上,化蛹成蝶
第四章 蒲松齡社會詩類型研究及情感揭示
    第一節(jié) 蒲松齡社會詩創(chuàng)作初心溯源
        一、國家因素
        二、地域氛圍
    第二節(jié) 蒲松齡社會詩類型研究
        一、憐農(nóng)詩——關(guān)注民眾,彰顯愛民情懷
        二、災(zāi)荒詩——記錄現(xiàn)實,肩負責任擔當
        三、感恩詩——珍重友情,自覺砥礪前行
        四、生活詩——喜怒哀樂,感悟真實人生
    第三節(jié) 情感揭示
        一、關(guān)注民生,詩歌才能接地氣
        二、謳歌人民,詩歌才能有靈氣
        三、揭露黑暗,詩歌才能有骨氣
第五章 蒲松齡社會詩歌與《聊齋志異》比較研究:“刺貪刺虐”思想的一貫性
    第一節(jié) “刺貪刺虐”思想的形成與實踐
    第二節(jié) 對科舉黑暗的諷刺與揭露
    第三節(jié) 對官場腐敗的斗爭與批判
    第四節(jié) 對社會陋習、積弊的諷刺與抨擊
第六章 蒲松齡社會詩的時代意義和當代意義
    第一節(jié) 時代意義
        一、表現(xiàn)了科舉落榜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獨特情懷
        二、映射出基層知識分子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智慧之光
        三、弘揚了知識分子清高孤傲、卓爾不凡的優(yōu)良品質(zhì)
    第二節(jié) 當代意義
        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需要國家層面的旗幟引領(lǐng)
        二、文人要自覺做“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諤諤之士”
        三、歷史昭示未來,人民是永恒的主題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丁若鏞的社會詩研究[J]. 崔書萌.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03)
[2]世事閱盡海天寬——淺談蒲松齡詩詞中的哲理[J]. 吳九成.  蒲松齡研究. 2014(03)
[3]“接地性”:蒲松齡詩歌的生態(tài)意蘊[J]. 郭瓊.  蒲松齡研究. 2013(01)
[4]家族文學研究的邏輯起點與問題視閾[J]. 羅時進.  中國社會科學. 2012(01)
[5]《般陽詩萃》中的蒲松齡詩與聊齋詩的編年問題[J]. 鄒宗良,孫文文.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1(05)
[6]丁若鏞與顧炎武的“社會詩”之比較[J]. 李永男.  東疆學刊. 2009(02)
[7]“施于有政,是亦為政”——論蒲松齡的“為政”意識及其行為方式[J]. 韓田鹿.  蒲松齡研究. 2004(02)
[8]蒲松齡晚年的詩歌[J]. 雷群明.  蒲松齡研究. 2000(Z1)
[9]杜甫詩歌的藝術(shù)性[J]. 蕭滌非.  文史哲. 1993(02)

碩士論文
[1]《聊齋志異》中的詩歌研究[D]. 劉兆悅.中國海洋大學 2013
[2]蒲松齡詩歌研究[D]. 呂冰.陜西師范大學 2013
[3]蒲松齡詩歌研究[D]. 時小珍.贛南師范學院 2012
[4]蒲松齡農(nóng)民詩研究[D]. 羅鳳英.山東大學 2011
[5]聊齋詩對唐代詩歌的接受研究[D]. 劉衛(wèi)華.山東大學 2008
[6]聊齋詩研究[D]. 夏秀麗.曲阜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754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754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f9f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