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說中的植物書寫與欲望表達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10:29
莫言是當代文學史上具有巨大影響的作家,其創(chuàng)作的小說中有著豐富的植物意象,通過對植物意象的書寫,他讓小說保存著他與自然相遇的原初經驗。從莫言的小說里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植物的形式美感,也從中看到了莫言對于人類自身生存境遇的隱喻。本文試圖將莫言小說中植物書寫與欲望的表達聯(lián)系起來進行研究。從對莫言小說文本的細讀出發(fā),以植物書寫為中心,探索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是小說作品中的植物書寫表達小說中主人公們什么樣的欲望?是如何表達的?第二是聯(lián)系作者成長背景和創(chuàng)作經歷,從創(chuàng)作心理學的角度探究小說中欲望表達的動機和原因是什么?本文分為緒論,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其中緒論部分主要梳理莫言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和研究者們對莫言研究成果的概述,同時界定論文所涉及的相關概念等。正文部分以人類欲望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為依據(jù),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探討植物書寫與人的食欲之間的關系。莫言小說中通過對植物的書寫,把人類食欲得不到滿足的饑餓,得到滿足的快感,和食欲過度滿足情況下的異化狀態(tài)寫得淋漓盡致,從而表達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度思考。第二章則從植物書寫與人類性欲表達的角度,探討莫言小說中運用植物,采用象征、隱喻、暗示等方法,對人類性欲的獨特表達...
【文章來源】:江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莫言創(chuàng)作研究綜述
二、植物書寫與欲望表達之概念界定
三、本論題的意義和創(chuàng)新之處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 植物書寫與食欲表達
第一節(jié) 植物書寫與饑餓記憶
一、植物在作品中的呈現(xiàn)
二、饑餓與食欲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植物書寫與食欲滿足
一、食物的鋪陳性描寫
二、進食快感的無節(jié)制表達
三、食物對欲望主體的反噬
第三節(jié) 植物書寫與食欲回歸
一、食物從變態(tài)向常態(tài)的邁進
二、向“食草”回歸的生態(tài)隱喻
第二章 植物與性欲的詩意表達
第一節(jié) 植物見證曠野的歡愛
一、植物象征野性生命欲望
二、植物與性欲的同生共存
第二節(jié) 植物引導的性欲懺悔和贖罪意識
一、植物引導的性欲懺悔
二、性欲的缺失性書寫
第三節(jié) 植物暗示性欲與死亡的輪回
一、死亡地與歡愛地的對接
二、枯木逢春的死亡輪回想象
第三章 植物作為權欲的載體
第一節(jié) 植物承接被壓抑的欲望
一、權力被壓抑者的植物轉換
二、權力喪失者的植物補償
第二節(jié) 植物消解極端權力
一、權力欲向植物延伸
二、權力實現(xiàn)后的植物轉化
第三節(jié) 植物營造公共空間
一、廣闊的大環(huán)境營造權力地盤
二、植物作為“地標”滿足權力想象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109359
【文章來源】:江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莫言創(chuàng)作研究綜述
二、植物書寫與欲望表達之概念界定
三、本論題的意義和創(chuàng)新之處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 植物書寫與食欲表達
第一節(jié) 植物書寫與饑餓記憶
一、植物在作品中的呈現(xiàn)
二、饑餓與食欲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植物書寫與食欲滿足
一、食物的鋪陳性描寫
二、進食快感的無節(jié)制表達
三、食物對欲望主體的反噬
第三節(jié) 植物書寫與食欲回歸
一、食物從變態(tài)向常態(tài)的邁進
二、向“食草”回歸的生態(tài)隱喻
第二章 植物與性欲的詩意表達
第一節(jié) 植物見證曠野的歡愛
一、植物象征野性生命欲望
二、植物與性欲的同生共存
第二節(jié) 植物引導的性欲懺悔和贖罪意識
一、植物引導的性欲懺悔
二、性欲的缺失性書寫
第三節(jié) 植物暗示性欲與死亡的輪回
一、死亡地與歡愛地的對接
二、枯木逢春的死亡輪回想象
第三章 植物作為權欲的載體
第一節(jié) 植物承接被壓抑的欲望
一、權力被壓抑者的植物轉換
二、權力喪失者的植物補償
第二節(jié) 植物消解極端權力
一、權力欲向植物延伸
二、權力實現(xiàn)后的植物轉化
第三節(jié) 植物營造公共空間
一、廣闊的大環(huán)境營造權力地盤
二、植物作為“地標”滿足權力想象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109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09359.html
教材專著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