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0 07:03
《笠翁對韻》是清代出現(xiàn)的一本韻對類蒙學讀物,自清代以來,盛行不衰。本文以《笠翁對韻》為研究對象,對其作者、版本源流和流傳情況進行考訂,并對其中的音韻、屬對、格律、詩歌教學意義等方面的價值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全文分為五章:第一章考察《笠翁對韻》的作者、成書及版本問題。經(jīng)過考辨,本文認為此書的作者為李漁,成書時間及注釋者難以確知。通過訪查,發(fā)現(xiàn)《笠翁對韻》存在單行本及合刊本兩大類,找到的單行本有五個,而與《千家詩》合刊的版本更多,且存在三個版本系統(tǒng)。此書成于清初,但自道光己酉年(1849)始以刻本流行,此后流傳漸廣。第二章探討《笠翁對韻》的用韻問題與李漁的詩韻觀。首先分析《笠翁對韻》與“平水韻”、詩歌用韻的關系,并指出其韻書價值。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笠翁對韻》存在22例出韻現(xiàn)象,原因來自多方面的影響。結合《笠翁對韻》和李漁關于音韻的一些論述,進而探討其詩韻觀。第三章分析《笠翁對韻》的格律問題,并探討此書與對聯(lián)及近體詩格律的關系!扼椅虒崱返穆苫卣鞣浅C黠@,在借鑒對聯(lián)和近體詩的格律原則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格律體式,且全書較為嚴格地遵守了其體式,只有12處出律現(xiàn)象。由《笠翁對韻》可以歸納出對聯(lián)...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
(一) 關于韻對類蒙學讀物的綜合研究
(二) 《笠翁對韻》及李漁相關研究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笠翁對韻》的作者、成書及版本考述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作者及成書問題
一、《笠翁對韻》作者為李漁考
二、《笠翁對韻》的成書時間及注釋問題
三、《笠翁對韻》與其他韻對類蒙書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版本述略
一、《笠翁對韻》的單行本
二、《笠翁對韻》的合刊本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的版本流傳與價值指向
一、《笠翁對韻》的版本流傳過程及特點
二、《笠翁對韻》的定位與價值指向
第二章 《笠翁對韻》的用韻問題與李漁的詩韻觀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韻書價值
一、《笠翁對韻》與“平水韻”
二、《笠翁對韻》與近體詩用韻
三、《笠翁對韻》的韻書價值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的出韻問題
一、《笠翁對韻》出韻現(xiàn)象的重新統(tǒng)計
二、《笠翁對韻》出韻現(xiàn)象分析
三、《笠翁對韻》出韻原因探析
第三節(jié) 李漁的詩韻觀探析
一、詩韻須嚴,音韻須美
二、從今音不拘泥于古音
第三章 《笠翁對韻》的律化與對聯(lián)及近體詩的格律程式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格律
一、《笠翁對韻》的律化傾向
二、《笠翁對韻》的格律體式
三、《笠翁對韻》的出律情況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與對聯(lián)的格律原則
一、《笠翁對韻》中的六類對聯(lián)平仄格式
二、《笠翁對韻》中所體現(xiàn)的對聯(lián)格律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與近體詩的格律程式及拗救示范
一、五言句式與五言律絕的格律程式
二、七言句式與七言律絕的格律程式
三、《笠翁對韻》中的拗救示范
第四章 《笠翁對韻》的內容編排與李漁的屬對理論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屬對編排體例及理念
一、詩韻為目、知識融貫:《笠翁對韻》的屬對編排體例
二、趣味性、漸進性、豐富性:《笠翁對韻》的編排理念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的知識類型、典故來源與教化價值
一、知識百科:《笠翁對韻》的內容類型
二、選言宏富:《笠翁對韻》的典故來源
三、寓教于典:《笠翁對韻》的教化價值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的屬對類型與李漁的屬對創(chuàng)作理論
一、《笠翁對韻》的屬對類型
二、《笠翁對韻》與李漁的屬對理論
第五章 《笠翁對韻》的詩歌教學意義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與詩歌修辭
一、關于語言的形象性與生動性辭格
二、關于語言的整齊性與音樂性辭格
三、關于語言的變化性辭格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與詩法活用
一、字法:工巧與出新
二、句法:靈動與渾然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與詩性審美的養(yǎng)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笠翁對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笠翁對韻》異文勘正十則[J]. 郭浩瑜.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2]《笠翁對韻》注釋訛誤例析[J]. 沈靜. 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04)
[3]國圖藏清刻印本《笠翁詩韻》述略[J]. 劉芹.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2)
[4]元明清蒙學韻對類讀本的發(fā)展及其價值[J]. 謝永芳. 中國韻文學刊. 2018(01)
[5]《笠翁對韻》的用韻問題[J]. 劉芹.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6]古詩詞曲用韻研究四題[J]. 馮蒸,牛倩. 漢字文化. 2015(05)
[7]也談《笠翁對韻》的出韻現(xiàn)象[J]. 韓建立.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5(07)
[8]清代蒙學教材中的文學教育與科舉關系探析[J]. 宋巧燕. 考試研究. 2014(02)
[9]古代蒙學教材的分類[J]. 陳黎明,邵懷領.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05)
[10]試論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及教育功能[J]. 李良品. 甘肅社會科學. 2004(03)
博士論文
[1]蒙學簡論[D]. 王海波.曲阜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笠翁對韻》對句的句法研究[D]. 郭赫佳.東北師范大學 2015
[2]中國古代蒙學文獻研究[D]. 宋志霞.山東大學 2013
[3]明清時期屬對教學研究[D]. 張丹.吉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42417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
(一) 關于韻對類蒙學讀物的綜合研究
(二) 《笠翁對韻》及李漁相關研究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笠翁對韻》的作者、成書及版本考述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作者及成書問題
一、《笠翁對韻》作者為李漁考
二、《笠翁對韻》的成書時間及注釋問題
三、《笠翁對韻》與其他韻對類蒙書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版本述略
一、《笠翁對韻》的單行本
二、《笠翁對韻》的合刊本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的版本流傳與價值指向
一、《笠翁對韻》的版本流傳過程及特點
二、《笠翁對韻》的定位與價值指向
第二章 《笠翁對韻》的用韻問題與李漁的詩韻觀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韻書價值
一、《笠翁對韻》與“平水韻”
二、《笠翁對韻》與近體詩用韻
三、《笠翁對韻》的韻書價值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的出韻問題
一、《笠翁對韻》出韻現(xiàn)象的重新統(tǒng)計
二、《笠翁對韻》出韻現(xiàn)象分析
三、《笠翁對韻》出韻原因探析
第三節(jié) 李漁的詩韻觀探析
一、詩韻須嚴,音韻須美
二、從今音不拘泥于古音
第三章 《笠翁對韻》的律化與對聯(lián)及近體詩的格律程式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格律
一、《笠翁對韻》的律化傾向
二、《笠翁對韻》的格律體式
三、《笠翁對韻》的出律情況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與對聯(lián)的格律原則
一、《笠翁對韻》中的六類對聯(lián)平仄格式
二、《笠翁對韻》中所體現(xiàn)的對聯(lián)格律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與近體詩的格律程式及拗救示范
一、五言句式與五言律絕的格律程式
二、七言句式與七言律絕的格律程式
三、《笠翁對韻》中的拗救示范
第四章 《笠翁對韻》的內容編排與李漁的屬對理論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的屬對編排體例及理念
一、詩韻為目、知識融貫:《笠翁對韻》的屬對編排體例
二、趣味性、漸進性、豐富性:《笠翁對韻》的編排理念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的知識類型、典故來源與教化價值
一、知識百科:《笠翁對韻》的內容類型
二、選言宏富:《笠翁對韻》的典故來源
三、寓教于典:《笠翁對韻》的教化價值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的屬對類型與李漁的屬對創(chuàng)作理論
一、《笠翁對韻》的屬對類型
二、《笠翁對韻》與李漁的屬對理論
第五章 《笠翁對韻》的詩歌教學意義
第一節(jié) 《笠翁對韻》與詩歌修辭
一、關于語言的形象性與生動性辭格
二、關于語言的整齊性與音樂性辭格
三、關于語言的變化性辭格
第二節(jié) 《笠翁對韻》與詩法活用
一、字法:工巧與出新
二、句法:靈動與渾然
第三節(jié) 《笠翁對韻》與詩性審美的養(yǎng)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笠翁對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笠翁對韻》異文勘正十則[J]. 郭浩瑜.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2]《笠翁對韻》注釋訛誤例析[J]. 沈靜. 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04)
[3]國圖藏清刻印本《笠翁詩韻》述略[J]. 劉芹.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2)
[4]元明清蒙學韻對類讀本的發(fā)展及其價值[J]. 謝永芳. 中國韻文學刊. 2018(01)
[5]《笠翁對韻》的用韻問題[J]. 劉芹.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6]古詩詞曲用韻研究四題[J]. 馮蒸,牛倩. 漢字文化. 2015(05)
[7]也談《笠翁對韻》的出韻現(xiàn)象[J]. 韓建立.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5(07)
[8]清代蒙學教材中的文學教育與科舉關系探析[J]. 宋巧燕. 考試研究. 2014(02)
[9]古代蒙學教材的分類[J]. 陳黎明,邵懷領.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05)
[10]試論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及教育功能[J]. 李良品. 甘肅社會科學. 2004(03)
博士論文
[1]蒙學簡論[D]. 王海波.曲阜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笠翁對韻》對句的句法研究[D]. 郭赫佳.東北師范大學 2015
[2]中國古代蒙學文獻研究[D]. 宋志霞.山東大學 2013
[3]明清時期屬對教學研究[D]. 張丹.吉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42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4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