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白羽的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
本文關鍵詞:論劉白羽的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劉白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重要的紀實文學大家之一。他不但創(chuàng)作了許多內容豐富、主旨鮮明的報告文學與紀實散文,尤其是在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卓越。然而,學術界對劉白羽紀實文學的理論研究卻相當薄弱。因此,本文試以劉白羽的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為重點,結合其生平經歷,探討其創(chuàng)作成就、藝術特色及其理論意義。緒論部分,概述研究范疇和研究對象,包括新時期前后紀實文學的發(fā)展流變,以及具體問題的相關研究。同時,對文本參考資料進行了簡要說明。文章第一章,介紹劉白羽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就,即分別論述了劉白羽以傳記文學抒寫人生輝煌、以報告文學再現戰(zhàn)爭風云和以紀實散文敘寫社會人事,等等。第二章,具體論述劉白羽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所具有的樂觀激昂、凝重深沉與史詩風范等藝術特色。第三章,論述劉白羽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意義,即對于“重寫文學史”和紀實文學理論建構的意義。結語部分歸納總結全文?傊,劉白羽的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地位重要。它不僅繼承了我國古代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的優(yōu)良傳統,而且將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為中國現當代紀實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應認真總結這一寶貴的文學遺產。
【關鍵詞】:劉白羽 紀實文學 創(chuàng)作成就 藝術特色 理論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緒論8-10
- 第一章 創(chuàng)作成就10-28
- 第一節(jié) 以傳記精品抒寫人生輝煌12-20
- 第二節(jié) 以報告文學再現戰(zhàn)爭風云20-22
- 第三節(jié) 以紀實散文敘寫社會人事22-28
- 第二章 藝術特色28-39
- 第一節(jié) 樂觀激昂28-32
- 第二節(jié) 凝重深沉32-36
- 第三節(jié) 史詩風范36-39
- 第三章 理論意義39-45
- 第一節(jié) 關于“重寫”文學史39-41
- 第二節(jié) 關于紀實文學的理論建構41-45
- 結語45-46
- 參考文獻46-48
- 致謝48-49
- 附錄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學術成果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艷慧;20世紀80年代紀實文學的新拓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尹均生;視野開闊 史論結合 論述精到——評張璦的《20世紀紀實文學導論》[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姚洪軍;試論紀實文學作品情節(jié)的可保護性[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年04期
4 吳泰昌;“豐碑”:構建紅軍文化新傳統——讀苗勇長篇紀實文學《豐碑》[J];當代文壇;2005年02期
5 王旭烽;;在人間的一切之上——長篇紀實文學《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后記[J];中國殘疾人;2006年08期
6 ;我院張英武教授紀實文學著作《創(chuàng)造平凡》出版[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張家和;;讀紀實文學《通道轉兵》[J];檔案時空;2008年11期
8 安靜;;打撈細節(jié) 記憶歷史——評紀實文學《承載》[J];群眾;2011年05期
9 吳效剛;;論紀實文學的文體規(guī)范[J];江蘇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10 夏康達;;紀實文學與當前創(chuàng)作中的短期行為[J];文學自由談;198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章羅生;苗文娜;;開創(chuàng)中國紀實文學研究的新局面——全國“紀實文學的創(chuàng)作現狀與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綜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1)[C];2009年
2 章羅生;;紀實文學的門戶清理與分類標準[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2)[C];2009年
3 龔舉善;;全球化趨勢中紀實文學的必要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學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4 吳家榮;;論“紀實文學”的人文關懷[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5 章羅生;;文學觀念的革新與紀實文學的理論建構[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綠雪;;“青春無悔”與“知青情結”——《中國知青夢》讀后[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迪;前途無量的攝影紀實文學[N];文藝報;2002年
2 黃春霞;紀實文學《回望小湯山》講述抗擊“非典”事跡[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記者 孫漪娜;長篇紀實文學《承載》面世[N];中國文物報;2010年
4 何建明;廣東紀實文學大有可為[N];文藝報;2011年
5 孫春e
本文編號:286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