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二代學人曾華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19 21:08
本文關鍵詞: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二代學人曾華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二代學人的研究剛剛起步,而對曾華鵬的研究還不多見,全面考察其學術成就的論文還未出現(xiàn)。本論文試圖從現(xiàn)代文學多個研究領域,從不同的層面進入曾華鵬的學術世界,進行全面細致的剖析評述,學者的人生境遇、視野觀念和理論方法的發(fā)展過程同樣在考察的范圍內。一方面論述曾華鵬在作家作品、社團流派、文學史研究方面的諸多建樹,旨在總結出以他為代表建立的經(jīng)典、成熟的學術方法論體系;另一方面指出曾華鵬身上體現(xiàn)出的學術品質和人格力量,以及學術生涯中逐步形成的學科意識、學術傳統(tǒng),是第二代隊伍中的典范學者為學科做出的重要貢獻。以曾華鵬的人生和學術經(jīng)歷,概括其現(xiàn)代文學研究特征,并反觀第二代學者整體的學術風貌,這對于認識和把握學科發(fā)展史及歷史傳統(tǒng)有重要意義。本論文由緒論、本論五章和結論構成。緒論簡要說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二代學人”的由來,并概括學人研究的現(xiàn)狀,強調開展第二代學人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將曾華鵬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第一章梳理曾華鵬的學思歷程,結合人生經(jīng)歷對學術生涯進行劃分,實現(xiàn)對其現(xiàn)代文學研究成就的整體把握。第二章將曾華鵬用力最深的郁達夫研究作為作家論范式,以《郁達夫論》、《郁達夫評傳》、新版《郁達夫評傳》為載體,闡釋作家作品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凸顯典范路徑的生命力和學者追求完美的學術精神。第三章論述曾華鵬將魯迅、蔣光赤等作家作為多樣化研究對象,豐富了作家論研究的譜系,F(xiàn)代重點作家研究和當代作家批評共同推動文學經(jīng)典化進程,也使得作家論研究方法日臻完善、成熟。第四章著眼于曾華鵬在社團流派研究的卓越成果,顯示出學者在提升視野、創(chuàng)新角度上的努力。從集體寫作文學史到獨立創(chuàng)作“小說理論批評史”,包括以重評葉圣陶的文言小說呼應范伯群的通俗文學史觀,這種不斷創(chuàng)新的文學史研究路徑,體現(xiàn)了曾華鵬立足前沿的學術意圖。第五章強調曾華鵬重視史料工作,將史實與“史識”結合;反思學術環(huán)境,回顧治學道路是其學科自覺的表現(xiàn)。學術方法的習得、融會和傳授,建立在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基礎上的知識分子心理特征,一起構成了曾華鵬的學術傳統(tǒng)。結論指出:曾華鵬的學術理論與實踐,涉及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多個領域,并始終以自己的“個性化”方式實現(xiàn)學術價值的最大化。堅韌執(zhí)著的學術毅力、深刻自省的學術品質,鮮明的學科意識和學術傳統(tǒng),以及成熟的理論體系與方法,是曾華鵬對現(xiàn)代文學學科做出的突出貢獻。以曾華鵬為代表的第二代學人,志在追求學術與生命的一體化,他們整體的學術風貌尚有待于后來者持之不懈的努力,“學人”研究沒有止境。
【關鍵詞】:第二代學人 曾華鵬 作家作品論 郁達夫研究 學科意識 學術傳統(tǒng)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6.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緒論8-14
- 第一章 艱難跋涉的學思歷程14-23
- 第一節(jié) 學養(yǎng)來源14-15
- 第二節(jié) “復旦才子”時期15-17
- 第三節(jié) “文革”中的困頓與堅持17-19
- 第四節(jié) 八十年代的學術騰飛19-21
- 第五節(jié) 九十年代及其后的學術轉型21-23
- 第二章 作家論范式:郁達夫研究23-38
- 第一節(jié) 論“頹廢情緒”和“色情描寫”23-26
- 第二節(jié) 知人論世、“以郁釋郁”等方法的運用26-28
- 第三節(jié) 《郁達夫論》的不足和新意28-31
- 第四節(jié) 《郁達夫評傳》的意義31-34
- 第五節(jié) 新版《郁達夫評傳》的突破34-38
- 第三章 多樣化的作家研究對象38-57
- 第一節(jié) 魯迅研究38-43
- 第二節(jié) 其他作家譜系研究43-49
- 第三節(jié) 當代作家批評與研究49-52
- 第四節(jié) 作家作品論的意義52-57
- 第四章 社團流派和文學史研究57-65
- 第一節(jié) 社團流派研究57-60
- 第二節(jié) 文學史研究路徑60-65
- 第五章 學術意識和學術傳統(tǒng)65-77
- 第一節(jié) 學科意識65-71
- 第二節(jié) 學術傳統(tǒng)71-77
- 結語77-79
- 參考文獻79-84
- 致謝84-8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5-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周文;;他,不帶走一片云彩——送別曾華鵬教授[J];太湖;2013年05期
2 秋石;;曾華鵬教授生平與著述簡介[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3 郭毅;;也談“藥”的主人公——與曾華鵬、范伯群同志商榷[J];語文教學通訊;1987年02期
4 季進;;論范伯群曾華鵬的文學批評[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5 孫宜君;;艱辛跋涉:我在學術探索的道路上[J];淮陰師專學報;1993年04期
6 滿建;;評《瘦西湖畔 薪火承傳——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論集》[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05期
7 張國亮;;獨語者的自白——評曾華鵬《郁達夫自述》[J];文學教育(中);2012年11期
8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金德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二代學人曾華鵬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二代學人曾華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6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