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會科學》2014年06期
本文關鍵詞:對話時代的中國文學——論新世紀中國文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天津社會科學》 2014年06期
投稿
對話時代的中國文學——論新世紀中國文學
【摘要】:新世紀中國文學正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中國文學在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空間中生長,因此,對話構成了文學生長的基本特質。對話意味著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落實在新世紀中國文學上,有著諸多具體的文學表現(xiàn)。新世紀中國文學跨區(qū)域、跨文化的擴張,使得對話的特質明顯得到呈現(xiàn),加之網絡技術手段的支撐,新世紀文學以前所未有的高速高產方式不斷生長,形成21世紀中國文學的發(fā)展脈絡。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基金】:
【分類號】:I206.7
【正文快照】:
將21世紀視作對話時代,并不是新世紀的突發(fā)奇想。如果要追溯這種對話的思想沖動,我們可以從更為遙遠的思想史、文化史長河中獲得寶貴的材料。但與今天的文化現(xiàn)實最為直接的聯(lián)系,據美國哲學家L.斯維德勒的研究,應該起始于上世紀60年代。在東西方陣營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的年代,人文研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浩斌;;[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胡海梅;;[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3 李安;;[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宋一;;[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莊乾;朱波;張小敏;;[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王世榮;[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7 葉青;[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8 劉小彪;[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9 楊尚武;[J];阿拉伯世界;2003年04期
10 虞衛(wèi)東;[J];阿拉伯世界;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謝名家;;[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楊明;;[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劉軍;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虞崇勝;;[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6 ;[A];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北京論壇(2004)論文選集[C];2004年
7 湯一介;;[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哲學對話與文化交流”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王鎖勞;;[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李少靜;;[A];都市型高等農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10 鄭玥;;[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黃萍;[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楊玲;[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蔣潤婷;[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志輝;[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玉峰;[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7 羅向陽;[D];暨南大學;2010年
8 楊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曹迪;[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春花;[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董紅剛;[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劉燦仕;[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畢圣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銳;[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周明麗;[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純;[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李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李媛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天瑞;[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一川;[J];文學評論;2001年06期
2 ;[J];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03期
3 賈振勇;[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稅海模;[J];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5 賈文毓;[J];華夏文化;2001年02期
6 吳義勤;[J];南方文壇;2001年04期
7 李朝先;[J];天府新論;2001年03期
8 何綿山;[J];天津電大學報;2001年02期
9 楊政;[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陳遼;[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俊國;;[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劉永麗;;[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劉勇;張露晨;;[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5)[C];2011年
4 ;[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5)[C];1999年
5 曾令存;;[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6)[C];2007年
6 欒梅健;;[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曾令存;;[A];“中國當代文學史:歷史觀念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佟宇;;[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葛紅兵;;[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10 王飚;;[A];山東近代文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肖驚鴻;[N];文藝報;2003年
2 韓曉玲;[N];湖北日報;2006年
3 記者 馬璇;[N];深圳特區(qū)報;2008年
4 鐵凝;[N];文藝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洪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梁海;[N];文藝報;2011年
7 記者田小滿;[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張健;[N];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劉勇 張露晨;[N];文藝報;2011年
10 曹木靜;[N];中國質量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耿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裴毅然;[D];復旦大學;2000年
3 哈賽寧;[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4 趙平;[D];復旦大學;2007年
5 嚴慧;[D];蘇州大學;2009年
6 陳桃霞;[D];武漢大學;2013年
7 宋炳輝;[D];復旦大學;2004年
8 高玉;[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9 王昉;[D];山東大學;2009年
10 鄭堅;[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梅啟波;[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田文文;[D];華僑大學;2009年
3 徐巧靈;[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許艷麗;[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石峰;[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6 趙強;[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蘇永前;[D];蘭州大學;2006年
8 林婷;[D];青島大學;2004年
9 嚴慧;[D];蘇州大學;2003年
10 廖哲平;[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對話時代的中國文學——論新世紀中國文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8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3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