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小民族文學:重述歷史的邊界與越界

發(fā)布時間:2018-07-16 07:51
【摘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面敘,本土與全球的相遇,使得"重述歷史"成為當下小民族文學~①最為凸顯的敘事癥候。以重述歷史召喚族群記憶,以族群記憶強化邊界意識與身份再生產(chǎn),是重述歷史的基本訴求。這里的"歷史"并不是文字書寫的、可資驗證的"大歷史",而是一種敘事與闡釋的"傳統(tǒng)",是文本建構(gòu)或賦形的"過去"。由于"自我一他者"空間維度的缺席,"傳統(tǒng)一現(xiàn)在"的單一時間維度,使得"重述歷史"溢出了文學/倫理的邊界。以"流動的傳統(tǒng)/歷史"為基本敘事倫理與族際交往原則,超越二元對立思維的仲裁,重述歷史才能走出既有敘事的偏至或極端。
[Abstract]:Traditional and modern narration and the meeting of local and global make restatement of history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narrative symptom of contemporary small nationality literature. It is the basic demand to restate history to call for ethnic memory to restate and to strengthen the boundary consciousness and identity reproduction with ethnic memory. "History" here is not written in writing, but a "tradition" of nar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t is the "past" constructed or shaped by the text. Due to the absence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 of "ego-others" and the single time dimension of "traditional one-present", the "restatement of history" overflows the boundary of literature / ethics. Taking the "flowing tradition / history" as the basic narrative eth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transcending the arbitration of dualistic opposites, the history can be restated to get out of the deviation or extreme of the existing narration.
【作者單位】: 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
【基金】: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批評的‘西方話語’與‘本土經(jīng)驗’研究”[項目編號:16FZW055]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文藝評論價值體系的理論建設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5JZD039] 安徽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K2013A13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20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建國;西北民族文學比較研究的魅力無窮[J];唐都學刊;2004年01期

2 吳道毅;崛起中的鄂西民族文學[J];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02期

3 ;《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J];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01期

4 小厚;;第二屆“多民族文學論壇”在南寧舉行[J];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01期

5 關紀新;;20世紀中華各民族文學關系谫論[J];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01期

6 小后;;《20世紀中華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出版[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7 小厚;;第三屆多民族文學論壇在西寧召開[J];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04期

8 劉亞虎;;描述民族文學關系史[J];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03期

9 羅宗宇;;中華各民族文學關系學走向成熟的新探索——評《20世紀中華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J];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04期

10 孫曉青;王曉芳;;第四屆中國多民族文學論壇在我校隆重召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趙志忠;;民族文學六十年評述[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2 吳道毅;;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民族文學論綱[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3 吳剛;;趨同存異——民族文學60年的發(fā)展[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4 安殿榮;;“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5 趙志忠;;民族文學三十年評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3)[C];2012年

6 夏冠洲;;為了中國文學史的整體性——寫在《新疆當代多民族文學史》的后面[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3)[C];2006年

7 黃曉娟;;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民族文學——女性歷史經(jīng)驗與民族文化傳統(tǒng)[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民文所 扎拉嘎 湯曉青;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俞靈 實習生 馬衣努·沙那提別克;《民族文學》民文版:打造少數(shù)民族母語創(chuàng)作新平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樊義紅;民族想象的媒介及民族文學的特殊功能[N];中國民族報;2010年

4 白庚勝;高舉偉大旗幟 繁榮民族文學[N];文藝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民族文學花園花開正茂[N];新疆日報(漢);2013年

6 本報記者 明海英;民族文學比較研究勃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湯學智;全球化語境中的民族文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農(nóng)冠品;民族文學與西部開發(fā)[N];廣西日報;2002年

9 記者 王山;21世紀民族文學發(fā)展研討會召開[N];文藝報;2001年

10 婧姝;中國民族文學網(wǎng)為民族文化營造良好信息共享環(huán)境[N];中國民族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建軍;民族文學視野下的竹枝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馮冠軍;堅守與超越[D];新疆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華苗;《民族文學》與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發(fā)展[D];湖南大學;2015年

2 王云;捷克民族文學的代表[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標;淺析當代中國民族文學中的文化身份意識[D];蘭州大學;2011年

4 南丁;論新時期以來蒙古族作家的“邊界寫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哈妮;蒙古族作家漢文小說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6 徐運源;少數(shù)族裔題材的“傷痕文學”—《民族文學》百期(1981-1989年)考察[D];暨南大學;2011年

7 王天軍;遠游者的壯麗回歸[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崔光男;論當代中國朝鮮族移民題材小說的民族性[D];延邊大學;2007年

9 雪梅;民族文學的一朵奇葩[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10 石曼婷;我國少數(shù)民族網(wǎng)絡文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2573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12573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061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