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本的空間信息解析與可視化分析
本文關鍵詞:建設中國文學數(shù)字化地圖平臺的構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1] 譚芳.地理空間視野下的文學地理學[J].世界文學評論, 2009(2):67-68.
[2] 楊義.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的方法論問題[J].學術研究, 2007(9):129-135.
[3] 梅新林.中國文學地理學導論[J].新華文摘,2006(15):24.
[4] 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J].安徽 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35-43.
[5] 陶禮天,費振剛,溫儒敏.文學與地理——中國文學地理 學略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 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M].武漢:湖北教育 出版社,1995:7-26.
[7] 曾大興.建設與文學史學科雙峰并峙的文學地理學科 ——文學地理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江西社會科學, 2012(2):5-13.
[8] 吳永生,馮健,張小林.中國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 理基礎[J].人文地理,2005(2):88-92.
[9] 鄧嵐,潘秋子"". 文學作品中的地理空間問題""研討會綜 述[J].世界文學評論,2009(2):56-63.
[10] 鄒建軍.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J].世界文學評論, 2009(1):41-46.
[11] 劉尊明. 20 世紀秦觀詞研究的定量分析[J].中國韻文學 刊,2001(2):18-22.
[12] 尚永亮,張娟.唐知名詩人之層級分布與代群發(fā)展的定量 分析[J].文學遺產(chǎn),2003(6):50-59.
[13] 查學軍.《方言》、《續(xù)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方言詞分 布及詞義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7.
[14] 黃桃紅,李玖蔚,曾憲英,等.宋代廬陵詩詞作家作品量的 統(tǒng)計分析[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26 (2):36-38.
[15] 尚永亮.數(shù)據(jù)庫、計量分析與古代文學研究的現(xiàn)代化進 程[J].文學評論,2007(6):187-190.
[16] 王法輝.社會科學和公共政策的空間化和GIS的應用[J]. 地理學報,2011,66(8):1089-1100.
[17] 林琿,張捷,楊萍,等.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進 展[J].地球信息科學,2006,8(2):30-37.
[18] 關美寶,谷志蓮,塔娜,等.定性GIS 在時空間行為研究中 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13,32(9):1316-1331.
[19] 甄峰,王波,陳映雪.基于網(wǎng)絡社會空間的中國城市網(wǎng)絡 特征—— 以新浪微博為例[J]. 地理學報,2012,67(8): 1031-1043.
[20] 王賢文,徐申萌.中國C2C淘寶網(wǎng)絡店鋪的地理分布[J]. 地理科學進展,2011,30(12):1564-1569.
[21] 王兆鵬.建設中國文學數(shù)字化地圖平臺的構想[J].文學 遺產(chǎn),2012(2):131-133.
[22] 李白.經(jīng)史子集·李白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1413.
[23] 安琪,薛天緯,閻奇,等.李白全集編年注釋[M].四川:巴蜀 書社,1990:1312-1314.
[24]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32-81.
本文關鍵詞:建設中國文學數(shù)字化地圖平臺的構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11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