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義的艱難堅守:新時期初期小說中的大學生形象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04 05:15
本文選題:新時期初期 + 大學生形象 ; 參考:《遼寧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文革”后,隨著社會各領域撥亂反正工作的開展,文學界各項活動也漸漸回到正軌。一方面很多老作家重新執(zhí)筆,另一方面文壇新秀突起,文學界新作不斷涌現(xiàn)。新舊兩代作家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熱情充實了文學界的人物畫廊。伴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大學生逐漸成為被作家們關注的重要群體!拔母铩焙,以大學生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作品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論文在閱讀相關文本的基礎上運用對比研究的方法對“大學生形象”展開研究。論文圍繞《理想主義的艱難堅守:新時期初期小說中的大學生形象分析》為題,分為緒論、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緒論主要對論文關鍵詞進行概念界定,闡述相關論題的研究現(xiàn)狀和論文的選題意義。正文主體分五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主要論述“歷史轉型期大學生形象建構的時代語境”。人物活動的展開離不開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拔母铩焙蟮闹袊鐣幱趧×肄D型期,當時的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均處于破舊立新的階段。本部分著重從政治和文化語境兩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當時轉型中的中國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論文從“文革”后“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的興起,撥亂反正,高考制度的恢復,主體訴求等方面展開剖析。從對時代背景的深入解讀出發(fā),考察當時大學生群體的精神風貌及現(xiàn)實追求。第二部分重點分析“大學生形象的建構譜系”。主要內容為對新時期初期的大學生形象進行分類,從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以及現(xiàn)實生活角度出發(fā),對每一類人物形象的特質進行分別分析。依照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及人物的不同特點將他們分為:挑戰(zhàn)“極左”權威的思想先鋒、擁護“極左”思潮的“紅色”青年、突破傳統(tǒng)倫理的前衛(wèi)男女等三類。論文立足于從文本出發(fā),解讀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的思想內涵。第三部分從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展開分析,探討大學生形象建構過程中,來自外部的力量如何制約他們對于理想主義的追求與堅守。主觀意愿的努力與客觀力量的制約之間的博弈更立體地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本章重點從大學生內在執(zhí)著的堅守與外在力量的強力制約間的巨大沖突中揭示主要人物性格并解讀人物思想內涵。第四部分主要探析“大學生理想主義建構的藝術考量”。從人物、結構、語言及創(chuàng)作主體特性等多方面對文本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從藝術表現(xiàn)角度分析轉型期大學生形象的特質。第五部分深入闡釋大學生形象分析的歷史意義與價值。在對文本進行細致解讀的基礎上展開對大學生形象建構的意義與價值的探究。從形象建構的歷時變化中梳理出文本內在的線索,從而得出結論。一方面,新時期前期的大學生形象是“五四”時期覺醒者、啟蒙者形象的接續(xù)!拔母铩焙蟮闹、工人、高中生及技校學生等通過高考成為“大學生”,他們中的思想覺醒者成為時代理想主義信念的堅守者。個人世界觀和價值觀與強大外部力量的沖突對立讓他們在實現(xiàn)理想主義追求的過程中舉步維艱。這些啟蒙者承受著自身“文革”專制時代遺留的思想重負,又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重壓。他們既要和專制權威保持對立,也要同自身的“文革”思維慣性作斗爭,在多重考驗下他們才逐漸成為堅定的理想主義守護者。這些大學生們堅守理想主義的目標在于完成啟蒙的任務,實現(xiàn)民眾的“被啟蒙”及激發(fā)群眾的自我啟蒙意識,從而推動國家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建設進程。另一方面,新時代前期的“大學生形象”已經(jīng)開始預示著80年代中期之后知識分子形象轉型的前奏。一些大學生為了實現(xiàn)一己之私,不惜欺騙學校領導和戀人。一些人表面上宣揚真正的自由,實則秉持扭曲的婚戀觀。后來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放棄理想主義追求、喪失信仰的極端利己主義者和拜金主義崇拜者和這些形象有明顯的承繼關系。“文革”以來,知識分子形象經(jīng)歷了不同階段的演變與發(fā)展。極端的利己主義者是市場經(jīng)濟下催生的負面形象。這種現(xiàn)狀的改變當寄托于在復雜社會背景中依然堅守知識分子精神理念的理想主義者。在文學邊緣化,知識分子精英地位被質疑的當前社會,如何讓知識分子堅守獨立思考立場,堅持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主義社會先進文化的建立需要堅守理想主義信念的人的積極參與。大學生理想主義形象的塑造讓我們看到了新世紀文學健康發(fā)展的未來。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 economic , cultural and so on .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elf - enlightenment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middle of the 1980s , the image of the intellectuals has begun to predi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middle of the 1980s .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to accomplish the task of enlightenment , to realize the people ' s " enlightenment " and to inspire the self - enlightenment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 .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7.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中山;;大學生的精神困境與追求——大學校園題材網(wǎng)絡小說文本研究[J];語文建設;2014年20期
2 顏敏;;論新世紀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3 顏敏;;惶惑·疏離·批判——近二十年知識分子形象譜系論[J];文藝爭鳴;2012年12期
4 劉奎;;巨流河:20世紀知識分子的心靈史[J];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10期
5 孫謙;;“知識分子”該如何鏡像自我——轉型期中國知識分子小說的敘事倫理考察[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04期
6 吳延生;;現(xiàn)代文化視閾中的新時期初大學校園小說——以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夏》、《女大學生宿舍》為例[J];名作欣賞;2010年30期
7 陳舒R,
本文編號:1976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7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