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中國翻譯》2012年第1期

發(fā)布時間:2016-11-17 14:09

  本文關鍵詞:中國文學英譯的合作、協(xié)商與文化傳播——漢英翻譯家葛浩文與林麗君訪談錄,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目錄

理論研究                                                                      

翻譯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  許鈞  5

新時代語境期待中國翻譯研究的新突破  謝天振13

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策略  孫藝風16

翻譯教學                                                                      

產業(yè)化視域下的翻譯碩士培養(yǎng)模式  楊朝軍24

高校MTI翻譯與本地化課程教學實踐  崔啟亮29

基于問題學習的翻譯教學研究——以MTI文化翻譯課程為例  楊曉華35

譯史縱橫                                                                         

早期英文法律詞語的漢譯研究——以19世紀中葉前后若干傳教士著譯書為考察對象  屈文生40

中哲西傳,一代宗師——陳榮捷先生的翻譯事業(yè)  劉敬國  項東47

書刊評介                                                                         

文學翻譯研究新視角——王東風《連貫與翻譯》述評  彭秀林51

一部中國語料庫翻譯學的教科書——評胡開寶《語料庫翻譯學概論》  張瑩54

學人訪談                                                                        

中國文學英譯的合作、協(xié)商與文化傳播——漢英翻譯家葛浩文與林麗君訪談錄  李文靜57

翻譯評論                                                                        

對一些常用英漢詞語對譯用法的辨析  陳明明61

“國民財富”不可改作“國家財富”——就《國富論》譯名與謝祖鈞先生商榷  包振宇  曹斌64

行業(yè)研究                                                                        

2011年企業(yè)語言服務人才需求分析及啟示  王傳英67

出版翻譯中的項目管理  徐彬  郭紅梅71

業(yè)界視點                                                                     

翻譯行業(yè)的未來與維護人民的語言權利——第19屆世界翻譯大會側記  吳志杰76

譯技探討                                                                     

英漢翻譯實踐中的詞義誤區(qū)  蔡力堅78

《中國名園》英譯策略探討  李梅83

黨政文獻漢英翻譯中搭配沖突的調查  唐義均87

中美網站企業(yè)概況的文本對比與外宣英譯  盧小軍92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論漢英旅游翻譯過程中思維的轉換與重寫  王愛琴98

翻譯還是重命名——語用翻譯中的主體性  何自然  李捷103

電話口譯在我國的一次重要實踐——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的電話口譯  詹成  索若楠107

·自學之友· 

英譯漢:Friendship(Ralph Waldo Emerson)  朱力安 朱墨 葉子南  譯111

翻譯導讀:翻譯還是釋義─再談文學翻譯  葉子南113

漢譯英:斷弦(雨瑞)  黃俊雄117

翻譯導讀:典型中國詞語英譯技巧  黃俊雄119

·詞語選譯· 

中國法律體系用語選譯  121

英文摘要  122

信息廣角  124

本刊稿約(15) 

本刊郵購信息(110) 

本刊文內引文標注、注釋及文后參考文獻體例(123) 

中國翻譯協(xié)會2012年培訓日程安排(封二) 

第二十四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英譯漢競賽原文:It抯 Time to Rethink慣emporary?126  126

漢譯英競賽原文:語言與社會身份  128

第二十四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規(guī)則  封三

中文摘要

翻譯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

許鈞  南京大學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在充滿艱辛的翻譯學科建設之途,翻譯研究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界同仁不僅從不同途徑對翻譯活動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學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在深化外語學科的內涵、促進翻譯理論與實踐人才的培養(yǎng)、加強對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理解、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績。然而,在遭遇并回應了“翻譯無理論”說和“翻譯理論無用”說之后,在翻譯學科的確立在體制內已基本獲得承認的今天,翻譯研究出路究竟何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對翻譯研究的泛文化傾向、翻譯研究的理論性資源缺乏及翻譯研究的附屬性等現實問題的反思,力求為促進翻譯理論研究更深入、更科學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考。

關鍵詞:翻譯;研究;問題;思考;建設

新時代語境期待中國翻譯研究的新突破

謝天振  上海外國語大學

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策略

孫藝風  香港嶺南大學

摘要:翻譯作為跨文化交際的主要途徑,就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戰(zhàn)略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翻譯的文化緯度的重要性也隨之顯得日益突出。需要從全球視野充分認識到,跨文化語境下的翻譯活動受制于各種因素,不可不應對(不)可譯性與跨文化閱讀。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對文化差異所造成的障礙估計嚴重不足,中譯外,尤其是中譯英的效果,一直有些差強人意。翻譯首先要解決文化跨越的問題。文化層面的不可譯性,顯然是我們交際的最大障礙。不可譯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對跨文化的不可讀性,或低可讀性。譯作的接受勢必涉及到跨文化交際的可讀性,如可讀性低下,文學翻譯的藝術價值則難得以體現。故此,跨越不同文化的柵欄,超越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就得制定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策略,探討不同民族文學間的審美共性,以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關鍵詞:不可譯性;跨文化閱讀;文化改寫;可讀性;交際策略

產業(yè)化視域下的翻譯碩士培養(yǎng)模式

楊朝軍  河南大學

摘要:由于推進幅度大、時間短,處于翻譯人才培養(yǎng)轉型時期的翻譯碩士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選擇,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觀察,提出應該及時轉變觀念,以翻譯產業(yè)化為導向,具體思謀課程設置、指導教師遴選、論文寫作、基地實習等培養(yǎng)方式,以期為社會培養(yǎng)急需的、合格的高水平職業(yè)翻譯人才,找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翻譯碩士培養(yǎng)路徑。

關鍵詞:翻譯碩士;產業(yè)化;培養(yǎng)模式

高校MTI翻譯與本地化課程教學實踐

崔啟亮  中國譯協(xié)本地化服務委員會

摘要:本文從分析翻譯與本地化企業(yè)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入手,圍繞MTI培養(yǎng)“高層次、應用型、專業(yè)性”翻譯與本地化人才的目標,介紹了在高校MTI教學中開設翻譯與本地化課程的名稱和內容,總結了“三型驅動”“四層結構”和“五式教學”的課程設計體系和教學方法,對當前高校MTI本地化教學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本地化;翻譯碩士專業(yè);教學實踐

基于問題學習的翻譯教學研究——以MTI文化翻譯課程為例

楊曉華  西安外國語大學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基于問題學習的核心內涵、認識論基礎和問題設計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問題學習的翻譯教學模式。本文認為,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或仿擬的翻譯情境,引導學習者以問題解決者的身份積極投入翻譯問題的求解情境之中,體驗真實翻譯過程的復雜性,從而獲取解決現實翻譯問題的能力,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成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和自我導向學習者。鑒于此,本文運用3C3R基于問題學習的問題設計概念模型,對翻譯碩士專業(yè)文化翻譯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等教學實踐合理性進行了探究,旨在建構翻譯教學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策略。

關鍵詞:基于問題的學習;3C3R基于問題學習的問題設計;基于問題學習的翻譯案例教學

早期英文法律詞語的漢譯研究——以19世紀中葉前后若干傳教士著譯書為考察對象

屈文生    華東政法大學

摘  要:文章旨趣在于揭示西方法律詞語漢譯的最早形態(tài),通過分析與考證麥都思《英漢字典》、羅存德《英華字典》、《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滑達爾各國律例》以及《萬國公法》等19世紀中葉前后的中文作品所載法律詞語,可知英文法律詞語譯入漢語世界時的最初狀態(tài)。傳教士是早期英文法律詞語漢譯的主力,他們的譯詞體現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特點,與20世紀從日本傳入的法律新詞不同。傳教士早期的原創(chuàng)性翻譯活動有助于緩解法學家、史學家和翻譯家們的現代性焦慮和文化不自信。

關鍵詞:《萬國公法》;法律翻譯史;傳教士

中哲西傳,一代宗師——陳榮捷先生的翻譯事業(yè)

劉敬國    復旦大學    項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摘要:本文扼要介紹旅美學者、哲學家陳榮捷先生的翻譯事業(yè),重點論述他在向西方國家傳播中國哲學思想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在翻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翻譯原則和翻譯特色。文章認為,陳榮捷先生以其高度系統(tǒng)性和學術性的譯介工作,堪稱20世紀向西方傳播中國哲學的第一人,而他充分保留原文文化色彩、準確傳達原文哲學義涵的翻譯特色也值得今日從事典籍外譯者借鑒和學習。

關鍵詞:翻譯研究;中國哲學;陳榮捷

“國民財富”不可改作“國家財富”——就《國富論》譯名與謝祖鈞先生商榷

包振宇    揚州大學    曹斌    江蘇人民出版社

摘要:《國富論》的書名原譯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謝祖鈞先生在其復譯中提出不同意見,主張將“國民財富”改譯為“國家財富”。然而同原譯相比,改譯不僅同樣無法完美地涵蓋原著論述的內容,反而與斯密在原著中闡述的古典經濟學的自由主義思想相悖,也不符合經濟學術語的表達習慣。從忠于原著思想內容的標準出發(fā),似乎仍以原譯更為貼切。從“國家財富”向“國民財富”的轉化正是斯密自由市場經濟思想的精髓所在。

關鍵詞:國富論;復譯;書名;國家財富;國民財富

2011年企業(yè)語言服務人才需求分析及啟示

王傳英    南開大學

摘要:本調研在對全國65家規(guī)模不同、語言服務內容迥異的企業(yè)對語言服務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進行歸納、整理的基礎上,,分析了企業(yè)語言服務的結構變化和由此產生的差異化人才培養(yǎng)路徑,以期為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項目為代表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yǎng)和滿足企業(yè)發(fā)展需要的“外部性”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企業(yè);語言服務人才;需求分析;啟示

出版翻譯中的項目管理

徐彬    山東師范大學    郭紅梅    山東建筑大學

摘要:“出版翻譯”是以出版社為翻譯工作發(fā)起人的翻譯活動。本文介紹了筆者指導譯者所做的兩部旅游手冊的翻譯項目的情況,探討出版翻譯中,尤其是圖文并重的書籍的翻譯過程中,翻譯項目管理所涉及到的問題,說明了計算機輔助翻譯(CAT)的各種相關技術在復雜版面書籍翻譯中的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項目管理;翻譯記憶

英漢翻譯實踐中的詞義誤區(qū)

蔡力堅     聯(lián)合國秘書處

摘要:詞語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對于傳遞信息不可或缺,因此,翻譯時在詞語語義層面確立源語與目標語的對應關系至關重要。但由于各種語言內在的不同點,確立語義對應關系往往很不容易,而英文與中文差異更大,這就給翻譯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本文對英漢翻譯時潛在的語義誤區(qū)作了分析,根據經驗將語義陷阱分為十類,以實例逐一加以闡述,同時審視了墜入陷阱的原因和傾向,提出了改進的譯文,探討了避開陷阱的要旨。

關鍵詞:英漢翻譯;詞義誤區(qū);詞義對應

《中國名園》英譯策略探討

李梅    同濟大學

摘要:本文通過聚焦《中國名園》英譯本的術語翻譯詮釋了翻譯宏觀定位與微觀策略的關系。作者主張翻譯策略的制定應以文本翻譯的宏觀定位為前提,并通過該書案例分析進一步詮釋了這一觀點。該書的翻譯定位為看得懂,品得出,找得到,據此衍生出準確性、寫意性和識別性的術語翻譯策略。文中以“廊”“靜觀”和“動觀” 以及專有園林名詞的英譯為案例,演繹了該書如何踐行以上翻譯策略以期對專業(yè)術語翻譯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宏觀定位;微觀策略;術語翻譯;《中國名園》

黨政文獻漢英翻譯中搭配沖突的調查

唐義均    北京工商大學

摘要:本文擬從詞語搭配的視角調查黨政文獻漢英翻譯中的搭配沖突程度,以檢驗中國高級EFL使用者的語言使用的精確度。通過對自建的中國政府白皮書漢英比較語料庫中兩種搭配句型的隨機抽樣調查發(fā)現:在調查的搭配詞中有48.2%超出目標語的搭配范圍或違反搭配限制,其主要原因是語際的照搬源語搭配句型,其中有兩個搭配完全改變了源語的意思。

關鍵詞:黨政文獻;漢英翻譯;搭配;搭配沖突

中美網站企業(yè)概況的文本對比與外宣英譯

盧小軍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摘要:本文試圖在Werlich文本語法的基礎上,構建一個適用于企業(yè)概況文本英譯的平行文本比較模式,描述和分析中美企業(yè)網站企業(yè)概況在文本慣例上呈現的異同,籍此探討英譯企業(yè)概況文本所獲得的若干啟示。通過英語平行文本的對比分析,為我國企業(yè)網站外宣文本英譯在文本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文本結構、文化規(guī)范以及語言表達和修辭風格諸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企業(yè)概況;文本語法;平行文本;對比;啟示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論漢英旅游翻譯過程中思維的轉換與重寫

王愛琴  臺州學院

摘要:本文從語言、思維與翻譯的關系入手,探討翻譯過程中的思維轉換,試圖構建翻譯思維轉換的具體操作模式,提出在分析環(huán)節(jié)對意象、邏輯和結構進行分析,在轉換環(huán)節(jié)對意象、邏輯和結構進行重組,最后以譯語對重組后的原文進行重寫。并以旅游翻譯為例對漢英翻譯過程的思維轉換和重寫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漢譯英;思維模式;思維轉換;重組;重寫

翻譯還是重命名——語用翻譯中的主體性

何自然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李捷    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華南師范大學

摘要:本文認為,名稱的翻譯不同于文本翻譯,它可以是一個重命名的過程,是一種兼顧原文、譯文和譯文對象(讀者)三元關系的語用翻譯手段。正因為考慮到翻譯中的三元關系,譯者可能認為名稱的著眼點需要變化,不能或不宜直接搬用原文的名稱。為了設法表現出原文名稱的含意,照顧到讀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們對原文文化差異的接受度,或確保譯文的經濟意義或社會意義,譯者就會另辟蹊徑對譯文重新命名。本文認為,語用翻譯過程中對譯文的重新命名是一種比直譯、意譯要深刻得多的翻譯行為,是譯者主體性介入翻譯過程的體現。

關鍵詞:重命名;語用翻譯;主體性


  本文關鍵詞:中國文學英譯的合作、協(xié)商與文化傳播——漢英翻譯家葛浩文與林麗君訪談錄,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89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89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237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